人民网健康·生活

青岛市城阳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居民超过一半

锻炼不愁场地 健身总有伙伴

本报记者  范佳元

2018年12月08日07:5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1月下旬,记者跟随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采访小分队,走进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在这里,运动爱好者的健身生活很幸福:步行可及的健身场地、满怀热情的体育指导员、热火朝天的民间赛事……近年来,城阳区将体育与民生相结合,因地制宜、建用并举推进全民健身工作,让运动成了城阳的一张亮丽“名片”。

  运动场地便民惠民

  城阳区有37个运动公园,每个都至少拥有一块田径场或足球场,堪称“豪华配置”。城阳区体育发展中心主任徐立华介绍,目前全区人均拥有公共体育设施面积达到5.7平方米。

  城阳万达飓风足球队建队近30年,负责人袁法润告诉记者:“原来我们这里就几支足球队,现在已经超过百支,这与足球场增加有很大关系。”

  以城阳区足球公园为例,所在地原本是高压线下的荒地,经过科学规划,已经建成了4片五人制、2片七人制的足球场。

  在学校运动场地对外开放方面,城阳区也有自己的心得。

  田村运动场原本只有200米跑道,仅限田村小学内部使用,经过改造,建成了拥有400米标准塑胶跑道、足球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的多功能运动场。平日开放时间是5时至22时,其中7时至17时归学校使用,其他时间对外开放,可辐射周边10余个社区2万多居民。

  田村小学校长张苓云介绍,街道办事处每年投入60万元,全面承担了设施维护、安全管理等职责,切实解决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的后顾之忧。

  如何有效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问题,提前布局是关键一招。城阳区副区长吕永翠介绍,该区城市规划优先考虑满足健身场所布局,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健身场地投入。

  体育组织蓬勃发展

  宽裕的场地,为健身提供了方便,也让群众体育组织有了用武之地。徐立华介绍,目前城阳区拥有41个注册体育协会、500余家健身俱乐部,民间健身团队超过2000个。

  李志勇是当地一家房地产中介的总经理,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城阳区篮球协会主席。去年年底经过换届改选,李志勇走马上任,主要工作是为辖区内近40支会员球队服务。“我们都是热爱篮球的人,协会有9名理事,其中7人是民间球队负责人,愿意为城阳篮球做点事情。”李志勇说。今年6月至9月,城阳区举办了第一届篮球联赛,20支队伍参赛共计83场比赛,冠军球队还有5000元的奖励。

  城市飞奔运动梦工厂是城阳区一家拥有50名健身教练、超过5000名会员的综合健身俱乐部,还是城阳区中小学生游泳健身培训基地,承接俱乐部附近7所学校的游泳培训课程。

  鼓励健身团队、站点等基层文化体育组织成立社团和俱乐部,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徐立华表示,城阳区实现了区、街道、社区体育总会全覆盖,落实人员、经费和办公场所,民政部门每年都对各类体育组织进行评级,对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体育组织支出超过500万元。

  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位于城阳区中轴线南端的奥林匹克雕塑文化园,是当地跑步爱好者的聚集地,环园而建的2.5公里健身跑道两侧,是北京奥运会上获得金牌的中国运动员雕塑。用城阳区马拉松协会负责人马克强的话来形容,“跑步不是一个人的孤单,在这里是一群人的狂欢。”

  青岛市老年健身带头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纪毓山也有同样的体会。他回忆说,10多年前的健身球赛只有两名男队员,“而且他们看到我来了才肯开始练习,不然会觉得不好意思”。2009年,在纪毓山的带领下,青岛市首支男子健身球队组建,在各种比赛中获得奖项。现在,纪毓山经常走访乡镇推广健身理念和方法,“我就是让他们看看我的状态,显摆一下健身带来的好处,宣传效果就有了。”

  如今,城阳区健身氛围浓厚,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人人都参与,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达到56%,2017年国民体质抽样检测合格率全市领先。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城阳区将那么多的资源向体育倾斜,如果把健身场所、体育公园都开发成商业用地,可能就是巨量的收入。我认为可以换个角度看,一个地区的体育工作搞得好,居民的身体素质提升,城市的活力和吸引力也会提升,这难道不是实打实的回报?”徐立华说。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8日 07 版)

(责编:权娟、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