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信息量为零 感觉无回应

呵呵让人聊不下去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丁思远

2018年11月18日07:53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呵呵”原本只是一个笑声的拟声词,但是用作网络用语后就不一样了:“呵呵”曾当选为年度最伤人的聊天词汇。有研究者对网络中的“呵呵”功能进行研究发现,当“呵呵”出现在“接话”的情境下,通常是“非支持型反馈”,即表示“我不同意”“我无话可说”等。所以,很多时候当我们说“呵呵”,就意味着一段网络对话的结束。为什么聊天止于“呵呵”了呢?

我们在与人互动时,会通过很多途径来判断此时此刻对方的感受和态度,并以此为依据来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达到“好好聊天”的目的。在面对面交谈里,对方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语气、声调等非言语信息会成为我们重要的判断依据。至于说话的具体内容,其参考性远远低于非言语信息。而网络聊天时我们则无法接受非言语信息,只能通过文字进行判断。这就导致网络聊天里很容易产生误解。而“呵呵”则是最容易被误解的表达之一,与其相似的还有“哦”。它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传达的信息量几乎为零,甚至称不上是一个回应。

回应别人发出的内容并传达自己的想法是沟通的根本。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如果在互动中感觉到对方没有回应或回应不及时,情绪就会产生巨大波动。心理学研究发现,若婴儿向妈妈发出信号,妈妈能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没有受挫感;相反,若妈妈回应很慢,受挫感就会生出。若总是受挫,甚至妈妈基本不回应,那么婴儿就会减少甚至再也不向妈妈发出呼应,这样沟通就慢慢停止了。

对成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在类似“呵呵”和“哦”的表达里,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判断对方对我们所说内容的感受以及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两人的联结就像在此中断一样。这种没有回应的情况,会让我们产生受挫、被拒绝和被忽视的感受,聊天自然很难继续下去。

所以,若真的不知道如何回应,哪怕直接说“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也比“呵呵”要合适得多。▲

(责编:许晓华、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