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诗画山水看浙江”

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计划首站走进浙江

2018年11月16日16:4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11月12日-15日,大型全媒体宣传推广行动“中国森林旅游美景推广计划”首站选择走进浙江。活动将深入杭州、新昌、浦江、衢州等地,推广杭州湾湿地公园、霞客古道、前吴乡森林人家、马岭古道、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森林旅游地的发展实践经验,寻找动人的森林美景故事。

森林公园 优良生态产品供给地

当前,走进森林、回归自然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森林公园自然成了百姓休闲游憩、健康养生、陶冶性情的最佳目的地。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数据显示,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变化,森林旅游已从原来国有林场的一项附属工作,发展为今天的林业第三大支柱产业。近年来,森林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2017年,全国森林旅游创造的年综合产值超过1.15万亿元,森林旅游游客量达14亿人次,2018年全国森林旅游游客量预计接近16亿人次。

浙江森林公园建设起步较早,经过30多年的发展,至2018年6月底,浙江已批建各级森林公园271个。这些森林公园拥有最优质的森林生态资源,为社会提供了优良的生态公共产品。“十三五”以来,浙江紧紧围绕“美丽中国”建设和“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森林公园建设,强化建设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工作,全省森林公园建设和森林旅游事业取得明显成效,森林公园建设体系不断完善,森林公园环境日趋美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能力不断增强。

紫微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衢州市衢江区。园内森林茂密,自然景观独特,集奇山异石、天然洞府、幽谷川流等于一体,聚山、林、泉、瀑、云、雾等于一谷,形成险、雄、奇、幽、美的山水特色。当地将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产业优势,坚持“生态立村、旅游富民”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为脱贫致富开拓了一条新路子。

为深入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主客共享”的全域旅游目的地,当地还组织“森林嘉康养年华——骑竹登山节活动”。

浙江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41个,省级森林公园78个,其中免费开放的森林公园有62处,超过总数的一半。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免票游客数量超过1480万人次,占总接待旅游总人数的约20%。

森林公园不仅生态良好,更是提供了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浙江有3家森林公园被命名为“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同时,森林公园建设还促进了农村生态旅游、农家乐的蓬勃开展,带动周边社区发展和农民增收。据统计,2017年全省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吸收社会旅游从业人员近8万人,带动周边村民通过工程建设、管理、餐饮、民宿、电子商务、特色林产品销售等直接增加了经济收入,过上了小康生活。

森林古道 生态美与经济美比翼齐飞

每一条古道都是一首深沉的诗,吟唱着岁月的繁华沧桑和自然万物之美。寻找最美森林古道活动旨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具有历史文化和生态美景的森林古道,推选现代人寻找乡愁的山地慢行旅游线路。浙江有两条古道被纳入“最美森林古道”,分别是霞客古道和马岭古道。

霞客古道因《徐霞客游记》而名,途经宁海、天台、新昌三县,沿途有徐霞客公园、天台山、天姥山等风景名胜,全长120公里。

徐霞客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旅游探险家、地质物理学家。当年,徐霞客三上天台山,全面详细考察了天台山包括天姥山的山脉水系,对科学界定天台山包括天姥山水流的分合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如今新昌的天姥山,依然有着很大的动植物科考价值。据初步调查,共有维管束植物166科,660属,1183种,野生动物156种。

至唐代,诗仙李白等451位诗人走过新昌天姥山,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等1500多首诗歌。也因此,霞客古道新昌天姥山段被视为唐诗之路的精华地段,有“浙东唐诗之路发祥地”之美誉。

霞客古道森林覆盖率高、林相优美,是一条沿线景色美丽、文化底蕴深厚的森林古道。霞客古道还带动了旅游产业及沿途农村经济的发展,如班竹村、横板桥、儒岙及南山等村的民宿、农家乐得到了蓬勃发展。梁柏林是绍兴市新昌县儒岙镇南山村“悠见南山”民宿业主,也是一位资深的摄影师。到他民宿住宿的游客以摄影爱好者为主。有客远来,梁柏林总会带他们到霞客古道徒步漫游,拍摄森林景观;到天姥山顶拍摄日出云雾;到周边的班竹、桃源、横板桥、横渡桥等古村拍摄人文景观。

位于浙江西部、与霞客古道遥遥相望的是马岭古道。马岭古道距浦江县城西北20公里,因穿越马头山而得名。近年来,以马岭古道为乡村旅游发展孵化器,浦江县虞宅乡陆续引进了花谷田园休闲观光综合体验园、新光村现代青年创客联盟、户外拓展训练营地、中国书画村等一批优质项目和新产业业态,虞宅乡村旅游产业体系不断完善,产业功能不断增强,产业效益不断提升,百姓生活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逐渐由“生态美”转向“经济美”。以最美古道山脚的“不舍·野马岭中国村”为代表,成功打造了一个日渐成熟的民宿产业集群。

森林湿地 和谐的家园乐园

浙江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旅游胜地”的美誉,湿地资源丰富,是全国湿地类型分布最全的省份之一。同时,浙江人口密集,土地紧缺,湿地保护与修复是重中之重。浙江各地通过建设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区、湿地保护小区等方式积极保护湿地,让湿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凸显独特作用。

以杭州湾湿地公园为例。杭州湾湿地是中国八大咸水湿地之一,既有阔的滩涂,也有大片的芦苇荡与荒草地,是鸟类迁徙必经的中转站。为了给鸟类迁徙保驾护航,杭州湾湿地公园自2011年试点以来,通过组织实施植被恢复、鸟类栖息地恢复、非法围网养殖拆除等工程,加大对自然滩涂和围垦湿地的保护,湿地公园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了良好保护,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目前,湿地公园记录鸟类220种,较试点前169种,增加了51种。

同时,湿地公园与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开展长期合作,实施了近20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利用杭州湾湿地生态站这一科研平台,为国内外20余家科研单位的工作者提供来湿地公园开展科学研究的场所。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我国开展滨海湿地观测、研究与科研的重要平台之一。此外,湿地公园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了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湿地科普宣教活动。通过优化整合传统及新媒体平台,依托杭州湾湿地候鸟博物馆和“迁徙之旅”6D动感影院等环境宣教平台,积极开展湿地、湿地与生物等科普宣教活动,向社会成员积极宣传湿地保护法律法规。

据杭州湾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介绍,湿地公园自2011年试点以来,相继完成建设投资近3亿元,用于栖息地保护、生态保育、湿地修复、科普宣教。湿地公园2013年被命名为宁波市科普教育基地,2014年被列为国家综合性示范实践基地,被命名为宁波市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2015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目前,依托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为主要基地的宁波市(杭州湾)青少年环境教育基地也已开工建设,将成为一个以青少年环境教育为主题,结合示范性综合实践的相关内容,特色鲜明、设施完备、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青少年学生实践基地。

(注:此文属于人民网登载的商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责编:聂丛笑、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