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社会干预为何迟钝?

朱昌俊

2018年11月01日08:35 来源:羊城晚报

备受关注的陕西渭南继母虐童案于10月30日在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案件经过5个多小时审理后,审判长当庭宣布判处孙某有期徒刑16年。(10月30日澎湃新闻)

2017年3月,渭南市临渭区年仅6岁的男童鹏鹏被送至渭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已经遍体鳞伤,经过诊断,他当时已75%颅骨粉碎,两根肋骨骨折,双目视网膜脱落,全身多处皮肤溃烂。医院随后报警,鹏鹏的继母孙某很快被公安机关以虐待罪刑事拘留。至此,“继母虐童”一事才得以进入法律视野,长期施加于鹏鹏身上的暴力也才真正被叫停。

罚跪、电线捆绑、竹棍殴打……这些在法庭上揭示的虐待细节,让人不忍卒读,又一次触痛了很多人的心。“该案中更让人痛心的一点是,如此持续的虐待,却是在严重到不得不送医最终被医生发现后报警才获得了终极性的干预,这是否说明我们的日常反虐待干预和救助机制显得过于孱弱和迟钝?庭审中透露了一个细节:从2017年3月中旬开始,鹏鹏在学校请了假,之后就没有再去学校。而班主任在证言中称,鹏鹏的家长曾表示鹏鹏最近有离家出走的情况,想留孩子在家好好教育。如果家长的这种“反常”操作能够及时引起校方更多的注意,是否就能够及早发现孩子的现实遭遇呢?很显然,若孙某的虐待行为被早一点发现和制止,鹏鹏断不至于承受如此大的伤害。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虐待行为虽发生在家里,但对之的干预和监督,却不能只局限于家庭内部。整个社会提高对于虐童现象的“敏感性”,对于及时发现和制止虐童行为,至关重要。

(责编:李轶群、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