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

2018年10月12日16:2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一、整合区域协同资源,优化救治流程

1. 胸痛中心的建立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以胸痛为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对人体生命健康威胁极大,发病急骤、病情异常凶险、死亡率高。我院心血管外科是贵州省内最早开展大血管手术的医院,目前已成功开展各类大血管手术百余例,患者预后较好。但如何及时、准确鉴别是临床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加之省内基层医务人员及公众意识不强等因素,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能力和护理亟待解决。2016年2月我院成立胸痛中心,与更多基层医院达成沟通协作,做到区域协同护理联盟全省覆盖,构建多学科协作的急性胸痛患者快速反应团队,梳理原有急性胸痛的诊疗和护理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和完善,制定各种急救流程为抢救急性胸痛患者搭建“生命绿色通道”。各专科为此类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诊疗通道,直接进入科室治疗,不仅在心电图、血化验、增强CT、围手术期护理中享受“绿色通道”,还省去中间环节,让胸痛患者在心脏急救中获得最优化流程,最快捷的诊断、最精准的治疗、最规范的护理,通过微信、手机和互联网等帮扶手段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前伸后延的全程护理管理,同时针对出院后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对双向转诊的患者向基层医院提供专科指导。项目实施后,大大缩短了胸痛患者手术等待的时间、缩短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改善了临床预后;帮扶区域覆盖贵州省黔北、黔东南、黔西地区,初步建成了围绕胸痛中心区域救治网络,使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快速转运及救治,真正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带动了我省进一步提高胸痛患者的救治和护理服务水平。

2. 先天性心脏病的免费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占出生婴儿的0.4%-1%,有些患儿可能同时合并多种畸形,生长发育也会受到影响,我省所在的云贵高原由于海拔高等环境因素,先心病发病率较平原地区高,我院是全国最早开展心脏手术的医院之一,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省内医院中也名列前茅。随着国家先心病免费治疗政策越来越好,贵州省内新农合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可在我院心血管外科申请免费治疗,凡年龄在18周岁以下;贵州省省内农村户口;明确诊断为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的患者可直接来我院心血管外科就诊,针对贫困家庭先心病患儿的医疗援助,我院特别设立了绿色通道,电话预约住院,无需等待等措施,并会为患儿做详细检查,根据病情制定最优的免费治疗和康复护理方案,让先心病患者得到及时、有效、便捷、安全的医疗救治和规范的护理服务。科室不定期派专家团队下乡为贵州省内各区县儿童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及义诊活动,致力于让先心病患者及早得到安全有效的救治。项目实施后,越来越多的先心病患儿接受到了手术治疗,不但挽救了患儿的生命,也给患儿家庭减轻了负担。接受先心手术治疗的患儿,大多可以和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能胜任普通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术后生活质量较前有了明显提高。

二、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 心脏移植术

心脏移植目前已成为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最有效治疗手段,除了需要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外,还需要依靠团队的密切配合,体现医院的综合医疗实力和各个团队的协作能力,全心全意救治患者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对心脏外科的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3月15日,贵州省第一例心脏移植术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成功完成,不仅打破了贵州省心脏移植的零历史,也成为了遵医附院心血管外科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2018年6月9日,贵州省首例儿童心脏移植手术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顺利完成。截至目前,心血管外科已成功完成心脏移植术13例,患者均恢复良好。遵医附院器官移植团队已有多人能主刀心脏移植术,并培养数名器官移植专科护士,制定了心脏移植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早期活动计划、心脏移植健康宣教手册(包括心脏移植术后饮食指导、心脏康复运动指导、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出院指导等),建立心脏移植患者随访档案,并成功组织器官移植交流会。“心脏移植”技术获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度新技术、新项目特等奖;“风险管理在预防心脏移植术后患者感染中的应用”获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2017年护理新技术、新项目二等奖;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中国日报》、《贵州日报》、《贵州晚报》、网易等多家媒体纷纷报道遵医附院器官移植团队的先进事例,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

2. ECMO技术

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体外膜肺氧合)是维持人体脏器组织氧合血供的新型心肺支持技术,它代表一个医院,甚至一个地区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心血管外科是贵州省最早开展ECMO技术的科室,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外科率先在省内成功运用ECMO技术,积极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为生命续力,有效提高了急、危重症心肺衰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在ECMO的技术操作、人员培养、多学科协作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积极与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建立合作,运用ECMO技术开展综合救治,成功运用ECMO技术救治重症心肌病、爆发性心肌炎、复杂心脏病术后等病人,使更多的危重症患者获得生命救治的机会。科室护理团队积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培训,派遣2名骨干护士到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学习,2名骨干护士到国内顶尖心血管病医院北京阜外进修学习,将先进理念带回科室,不断完善ECMO护理管理规范,修订ECMO护理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

3. 新生儿心脏手术

2016年8月4日,我院心血管外科为1名出生7天的肺动脉重度狭窄新生儿完成开胸手术,该手术是我省新生儿心脏手术的首例成功案例;2018年6月8日我院心血管外科成功为1例出生胎龄34周加4天、出生体重2490g、患有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早产儿实施了体外循环支持下复杂先心病矫治术,该手术是贵州省首例早产儿、也是新生儿期开展的严重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成功病例。多次派出医护人员到国内著名心外科和重症监护室进修学习,提供新生儿复杂先心病的诊疗及护理新进展,不断更新并完善科室新生儿的诊疗计划及护理管理规范,目前我院心血管外科对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和护理已趋于成熟,并处于省内领先水平。

三、持续改进护理服务,深入落实优质护理

1. 合理配置与调配人力资源

心血管外科编制床位55张,护理人员49人,病房床护比1:0.58,监护室床护比为1:2.23。根据工作量、危重患者病情、器官移植等情况,实施护理人力资源弹性调配,动态管理,尽量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配置比例,确保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有效实施。

2. 开展护士分层级培训,提升护士综合能力

制定新护士及各层级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落实,修订层级护士管理制度,完善科室层级护士考核进阶机制,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根据层级护士的工作经验、能力和职称,安排在相应技术难度和专业要求的护理岗位工作,构建科学的护理人才梯队,体现能级对应,并与绩效挂钩,极大提升了护士的工作信念与工作热情。建立心血管外科护士微信群,护士学习微信公众号等,加强护士间沟通、了解与分享;开展“操作能手”、“有温度护士”等评选;遴选护理骨干向专科疾病、护理科研等方向发展;每年派2名骨干护士到国内顶尖心血管病医院长期进修学习;年均外出参加学术交流10人次以上,赴德国、北京、上海等地学习,激发护士工作热情,带动团队共同进步,提升护理综合能力。

3. 打造专科护理特色,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

根据心血管外科特点开展多项专科护理工作,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实施家庭中心式护理(family-centered care,FCC),对先心病患儿实施全程信息提供、家长参与管理、成立先心病患儿“家长交流会”,建立互助交流平台,提高住院患者及家庭的满意度,减少住院时间,提升先心病患儿家属照护水平,促进和改善疾病的预后;实施风险管理控制医院感染,如对心脏移植患者入院即开始使用0.02%洗必泰溶液进行每日3次口腔护理,术前指导患者戒烟、腹式呼吸,教会患者有效咳嗽咳痰等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的方法,术后每日用VAP核查表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评估撤机指征,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追踪、监督及检查感染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情况,13例心脏移植患者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期间均未发生相关感染;实施个案管理,组建延续性护理团队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干预,为患者提供无间断、连续性、协作性的照护,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大血管(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等)手术患者实施目标血压控制;普及外科快速康复理念,组建心脏康复管理团队,实施心脏手术患者康复运动方案,开展多形式健康教育,统一制作《心脏术后康复手册》,护理人员自行制作专科健康教育视频,采用多媒体进行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咨询、健康行为示范等,每月举行一次公休会,每周举行讲座及一对一宣教,进行患者集体教育与个别强化教育;开展重症患者床旁结构式查房突出交班重点;ICU护士围术期访视减轻患者焦虑;“自制胸腔闭式引流病员服”、“自制摇高床头角度指示卡”、“自制呼吸机支持治疗的舒适护理”、“自制不同形状的多功能压疮预防垫”、“自制康复架护理操作流程”等,形成具有专科特色的护理优势。

4.加强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

改革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高低、力量强弱搭配合理排班,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推行“一心五有”的护理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一心”即以病人为中心,“五有”即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病人,眼中有病人,耳边有病人,手中有病人,身边有病人,始终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护理服务中将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主动帮助、及时访问等人文护理理念融入其中;开展电话预约住院患者,严格执行《入院制度》,注重首因效应,在正确评估患者的前提下,责任护士按照护理分级要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所管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心理疏导、康复指导在内的连续、全面、全程护理服务;修订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完善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模板,规范健康教育流程和内容;引入信息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系统,控制转运风险,加强手术病人无缝交接,加强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准确传递患者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实行全面管理与全面控制的管理模式,按照PDC&SA循环,月检查、月分析、反馈与追踪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将品管圈、鱼骨图、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到护理质控工作中,对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定期举办特色活动,每周组织患者及家属召开健康教育课堂,讲解专科疾病预防及护理知识,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标准化服务的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人文护理服务;患者出院时预约安排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完善出院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及恢复情况,不足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护士贴近患者,真正成为患者的“贴身管家”。

改革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按护士职称高低、力量强弱搭配合理排班,实行小组责任制护理。推行“一心五有”的护理服务理念,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一心”即以病人为中心,“五有”即护理工作做到心中有病人,眼中有病人,耳边有病人,手中有病人,身边有病人,始终把“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人文关怀融入到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在护理服务中将热情接待、耐心讲解、细心观察、主动帮助、及时访问等人文护理理念融入其中;开展电话预约住院患者,严格执行《入院制度》,注重首因效应,在正确评估患者的前提下,责任护士按照护理分级要求,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为所管患者提供专业、规范的护理服务,包括生活护理、病情观察、用药、治疗、心理疏导、康复指导在内的连续、全面、全程护理服务;修订专科常见疾病护理常规,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案,完善不同疾病的健康教育模板,规范健康教育流程和内容;引入信息化管理,建立标准化系统,控制转运风险,加强手术病人无缝交接,加强转科患者的交接、及时准确传递患者信息,提供连续医疗服务,实现转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严格落实三级质量控制管理,实行全面管理与全面控制的管理模式,按照PDC&SA循环,月检查、月分析、反馈与追踪方式进行质量控制。将品管圈、鱼骨图、柏拉图等质量管理工具应用到护理质控工作中,对质量检查结果进行归因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对策,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定期举办特色活动,每周组织患者及家属召开健康教育课堂,讲解专科疾病预防及护理知识,将健康教育、健康指导,标准化服务的内涵与临床护理工作融为一体,为患者提供周到、体贴的人文护理服务;患者出院时预约安排出院手续办理及结算,减少患者等候时间,完善出院电话回访,及时了解患者出院后的功能锻炼及恢复情况,不足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护士贴近患者,真正成为患者的“贴身管家”。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供稿)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