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倪一鸣:年手术量1800台 向大医精诚奋斗

2018年09月29日11:13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倪一鸣,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作为科室主任,倪一鸣主任以身作则,大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抓好管理,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方面都取得了优良的成绩。全科人员在他的带领和鼓舞下,上下一致,团结一心,以十分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在临床一线,在病区仅有43张床位的情况下,2017年度完成各类心脏手术1200台,普胸手术600余台,单病区效率在全国同类科室中名列前茅。

倪一鸣主任从事心胸外科工作30余年,每年主刀完成各类心脏大血管及普胸手术上千例,其手术数量、复杂性及手术成功率均居全省首位,在省内也是最早开展心肺联合移植术、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主动脉全弓置换术及主动脉夹层的杂交手术等复杂高难度手术,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已经连续多年被业内颇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医学界杂志”评为心脏瓣膜手术领域的全国十大名医之一。

倪一鸣主任八十年代末从欧洲心血管外科圣地-瑞士苏黎世大学学成归来后,一直提倡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升临床水平,从而改善医疗服务水平,致力于把瓣膜手术的流程一再优化,瓣叶的切除顺序,缝线的放置,持针的角度,都有严格的规定和步骤,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在他的努力下,科室单瓣膜置换手术的主动脉阻断时间一般都在20分钟以内,而他自己创造的二尖瓣置换手术的最短主动脉阻断时间仅11分05秒,更是被业内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而在危重瓣膜外科领域,倪一鸣主任大力提倡总结经验,不断创新,尤其在极重度钙化的二尖瓣病变中,颠覆性地提出“饺子馅”模型,巧妙剥离钙化灶,尽最大可能保留瓣下结构,大大降低了此类患者心脏破裂大出血的风险,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另外,创新性地发明了“带无方向垫片抗缠绕的双头针缝线”,2013年度开始应用于临床,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赏,欧洲心胸外科协会主席Von Segesser教授对此发明的评论是“这种新型缝线应该成为所有心脏瓣膜缝线的标准,其它的同类型缝线将成为历史”。目前此缝线已在全国30余家医院推广应用,大大减少换瓣手术中缝线缠绕打结的机会,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取得很好的效果,很多心外科医生亲切地称它为“倪氏”缝线。另外倪一鸣主任带领的ECMO团队(体外膜肺氧合)还积极承担全省危重心血管外科疾病及重症肺部疾病抢救的抢救工作,在2013年度上半年抗击禽流感疫情中创造多个全国第一:同一时段ECMO病人数国内最多、辅助持续时间全国最长,撤机最快,效果最好等,受到全国同行的高度认可和媒体的高度关注。

心脏移植一直是心脏外科领域的难点,涉及到诸多科室和诸多领域。在倪一鸣主任大力推广多学科协作的情况下,心脏移植一直是倪一鸣团队的优势项目,自从1998年进行第一例心脏移植以来,倪一鸣团队一直保持着心脏移植的高存活率和全国最短的主动脉阻断时间记录-19分钟。他的一项纪录是他主刀的心脏移植病人术后均长期存活。最近倪一鸣主任又成功进行了一例高难度心脏移植手术,为一个在外院接受过两次心脏手术的22岁扩张性心肌病终末期病人进行了心脏移植,整个手术过程非常平稳,病人恢复良好,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插管,日前已顺利出院。省内外多家媒体争相报道,长篇累牍,对这一医学奇迹不吝赞美之词。

在如此高强度临床工作的同时,他仍致力于各种心脏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近年来承担及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近10项。在危重瓣膜外科、心肌肥厚的诊治、罕见病心脏肿瘤的诊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领域都有非常丰厚的建树。2013年完成浙江省科技厅重大优先项目“危重心脏瓣膜疾病手术治疗的创新和完善”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心肌蛋白组份的变化,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各类危重心脏瓣膜病手术治疗方法,为国内同行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倪一鸣主任也非常愿意将自己的临床经验与国内外同行分享,笔耕不辍,迄今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SCI 收录40余篇,其中心胸外科领域TOP期刊5篇,单篇影响因子最高为14分。

倪一鸣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全国常委多年,浙江省医学会心胸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在国内心血管外科领域享有盛名,多次被邀请在全国心胸外科会议上作专题报告和大会主持,向全国同行进行手术示教,获得了广泛关注和好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供稿)

(责编:尹莉娜、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