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营造健康和谐氛围 打造高效就医平台

2018年09月28日16:19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2018年,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抓住改革机遇,坚持稳中求进、真抓实干的原则,努力突破重点工作,补齐发展短板,为全面开创医院发展的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努力实现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上取得模式可复制、经验可推广的全新突破。

服务模式“集约化”  就医体验深入改善

为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医院将服务窗口前移,成立综合服务处,集导诊、医保咨询、预约挂号、退换号、打印票据等功能于一体;推行疑难高血压、代谢综合征、房颤抗凝等42个专病门诊;重新规划诊室布局,扩大诊室容量,让所有的专科实现“一医一患一诊室”,同时方便患者在同一层同一单元内完成相关疾病所需的挂号、就医、检查、治疗、缴费等流程;建立了心脏诊区、中医诊区、口腔科诊区、妇产科诊区,切实方便了患者。此外,将急诊科的急诊分诊和急诊挂号区域集中管理,有效缩短了危重患者救治时间。

2017年以来,医院充分发挥其综合实力,以疾病为链条,打造MDT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目前多学科共同开设的联合门诊(MDT),已经涉及眩晕门诊、甲状腺门诊、代谢综合征门诊、糖尿病并发症门诊、肿瘤门诊、血栓病门诊等,使有上述疾病的患者得到更加合理和有计划的治疗。

为解除患者疑虑,更好地配合临床医疗,医院创新服务模式,组建了营养师、心理师和临床药师“三师”联动小组,对住院患者进行评估和风险筛查,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患者的营养、精神状态及以往用药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此协助专科医师有针对性地制订诊疗方案,逐步形成了以“三师联动共管”协助临床医生诊疗为主要特征的“四中心”做法。

在智慧医疗理念之下创建互联网+就医模式  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门诊就医“一卡通”工作是互联网时代改变医生诊疗行为和患者就医习惯的有效抓手,医院高度重视,并采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方式,对人员问题、机具问题、网络问题、规范问题、环境问题,分别采取加大宣传力度、规范使用机具、工程师全程跟踪、建立应急预案、编写《就诊常见问题服务手册》、合理调整机具摆放位置等措施,进行持续质量改进,现门诊一卡通使用率已达80%以上。该项工作的成功经验已在天津市普遍推广,多家医院前来学习交流。

在推进一卡通工作的同时,全院将“一站式”自助打印服务系统也全面推开,所有检查、诊断的图像、报告的打印,并能支持每日清单、电子病历的自助输出打印,既为医院节约了资金成本,又缩短了患者、家属的跑腿半径。

医院积极开发了手机APP功能,市民可轻松轻松完成预约挂号,还可实时掌握自己和家人的就医数据,所有病历按时间、医院、科室进行组织和排列显示,一目了然,形成完整的病历资料。

软硬配置“高端化”  发展支撑持续增强

通过院士工作站的建立,医院2018年6月成立创伤中心,以急诊外科作为创伤患者救治的“第一阵地”,以创伤骨科、肝胆胃肠外科、胸外科、脑外科等外系科室作为MDT成员参与救治,确保每一位创伤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最为及时有效的治疗。这对于天津市创伤救治工作标准化建设以及创伤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利用等方面有着深远的意义。

构建慢病健康管理  守护人民健康

无论是优化医疗服务流程,还是主导构建科学的慢病诊疗网络,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一直在精细化管理上寻求突破,医院于2017年3月,成立国家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开设糖尿病门诊、肥胖门诊、代谢综合征门诊等其他代谢性疾病专科门诊以及并发症检查区,邀请国内知名的代谢综合征专家应诊,秉承一个中心、一个标准、一站式服务的理念,为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优质、快速、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本着“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提出“吃、药、动”的治疗方针,即个性化的饮食防控、合理用药指导和运动计划。截止目前,医院MMC已为1160多名代谢综合征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康复、宣教方案,为慢病患者提供标准化、精准化的治疗。

响应“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号召全面开展医联体工作

深入推进纵向医联体---分级诊疗工作,与十几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署医联体合作协议,建立了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组成专家团队,定期到社区医院门诊,协助基层人员完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远程会诊中心,使老百姓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专家的诊疗服务。医院正在着力加强随访中心建设,下一步将形成慢病会诊、随访、监控、教育、急救一体的区域患者监控随访模式。

加强横向医联体、医共体建设。2016年,医院与天津市胸科医院联合组建心脏外科中心专科医联体;2017年,与天津市眼科医院联合组建白内障专科医联体,实现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的优势资源的有效整合,全面提升我市北部地区诊疗水平。

医院一直秉承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承着四中心“德高术精、仁爱广济”的院训,在医疗体制改革的当下,踏踏实实地做一些工作,真真正正地将提高患者获得感放在医疗工作的首位。

营造健康和谐氛围  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

为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传播健康理念,维护正常诊疗秩序,营造和谐医患关系,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借助新闻媒体、网络媒体和自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载体,大力弘扬“健康走一生”、“慢病管理‘吃、药、动’”等理念,传递健康正能量。今年以来,医院专家在电视台、电台开展15余次健康讲座,普及“大健康”理论,传播智慧医疗便民惠民、流程改造优化就医、打击倒药骗保等医疗服务举措,引导舆论,服务百姓。在惠民服务过程中,我院的医德医风管理以问题为导向,关口前移,规范窗口服务,贯彻首问负责制,满意度测评度持续增高,2017年我院全年自查满意度为:95.02%,三方调查满意度为93.1 %,2018年上半年自查满意度为95.86%,三方调查满意度为97.9 %,其中门诊满意度为99.1 %,创历史新高,整体满意度也达到近几年的最高值。

为响应国家大力发展智慧医疗和智慧卫生的号召,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专注于通过“社区为源,患者为本,溯源管理”,以全流程、多维度、广覆盖的形式助力患者全周期管理。

一切的工作的核心就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远程医疗体系  打造高质高效救治平台

为实现对急诊病人快速反应、确定地点、到达、医疗救治一体化的生命急诊急救支持体系,医院借助互联网、移动网、物联网三网合一,与120急救中心以及多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平台,实时传输患者病情的变化信息,达到了“患者未到,信息先到”。急诊电子识别手环,也成为时间轴管理的重要依据。借助互联网手段,现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D to B(患者进入医院的大门到急诊介入治疗术中球囊扩张时间)时间平均降至67分钟以内,最短的仅有30分钟;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DNT时间缩短到40分钟以内,最短的仅有20余分钟,急性卒中溶栓率达到12%,超过国家级卒中中心6%的要求,溶栓并发症发生率不足2%,时间窗内溶栓率达到75%以上,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诊间支付牵手“微信、支付宝”  开启门诊“加速度”

医院上线了“诊间支付”服务系统,成为医院在开通手机APP、院内自助缴费机具、窗口扫码支付等多种挂号缴费方式之外新的支付方式,让患者能体会如网购一般省心省力的医疗服务。该系统的正式上线,使医院开启门诊新的“加速度”,标志着医院向全智能医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预约诊疗及全程陪检系统  提升患者就医感受

在门诊,医院推行机具预约、APP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四种预约方式,全部实行分时段段诊疗,现门诊预约率,专家门诊预约率,复诊预约率,大大减少了患者排队就诊时间;在住院部,创新“互联网+全程陪检”理念,自助研发了全程预约陪检系统,电子申请单直接发送到检查科室完成网上预约,传统的患者拿着申请单到处预约排队的模式悄然生变。

物资配送实现耗材溯源管理  设备管理智能化降低成本

医院有意识地划分非医疗、辅助医疗与医疗主体,利用信息化优势,在物资管理方面将高值、低值耗材进行入出库扫码管理,实现医疗器械、物资产品全程追溯。在设备维护维修方面,从资产登记、使用管理、培训应用、维修保养进行全流程的跟踪、服务、记录与统计,实现对应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在国家卫计委两次督导检查中,专家们对此项工作都给予高度认可,认为该举措具有积极的行业推广效应。并在2018年8月被评选为天津市卫计委设备运行质量促进中心,负责卫生系统设备质控管理工作。

医院先后荣获“2015-2017年度改善医疗服务行动中推进预约服务示范医院”称号;“2018世界智能大会首届全国智慧医疗大赛十大优秀医院”称号;“国家级示范卒中防治中心”称号;获全国糖尿病健康教育管理先进单位;成功承办了两届京津冀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学术论坛、三届代谢综合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基础培训及学术论坛、二届天津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年会、2018第十四届海河之滨心脏病学会议代谢综合征专场、首届卒中中心建设发展论坛、北方院长高峰论坛、中国创伤救治培训会、优化门诊诊疗流程工作现场会等活动,扩大了医院的社会影响力。不论是提升危急重症的诊疗能力,还是主导构建科学的慢病诊疗网络,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都力图全方位守护津北区域百姓健康。(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供稿)

(责编:许晓华、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