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都市白领活得不易 城市年轻人艰难打拼

受访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 何培忠,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刘翔平,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 汤永隆

2018年07月03日09:10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近日,一份《2018年白领生活状况调研报告》的发布,引起人们对城市白领的关注。这份报告收集了全国2.8万余名职场人士的衣食住行及事业发展等信息,用数据描绘出一幅城市白领的奋斗图谱。

都市白领活得不易

电视剧中的白领通常年轻有才,衣着光鲜,开着私家车上下班,闲下来还约朋友在家小聚。而现实中的白领是怎样的呢?

吃得凑合。调查显示,69.6%的白领午餐平均消费在20元以内。根据目前一二线城市的物价水平,20元只能买一碗面、一份盒饭或一个三明治。记者张扬在北京某中心商业区工作,对他来说,吃食堂、叫外卖,还是和同事下馆子,是每天到了饭点都会纠结的问题。“食堂的饭菜吃腻了,点外卖常是又贵又难吃,吃个荤菜就得30多元。去公司附近饭馆吃的话,价格也很贵,两个人就要花100元左右,且饭菜高油高盐,食材不太新鲜。”张扬说,早上不吃、中午凑合、晚上吃撑是他生活的常态。

住得不好。“房租很贵,环境却很差。”在北京工作的白领阮磊告诉记者,他租的那间卧室在阴面,终日不见阳光,屋里除了一张床、一套桌椅和简易衣柜,活动空间非常狭小,每月房租还要3000多元。租房这几年,他都是和陌生人合租,遇到了不少素质不高的房客,常有摩擦。眼看就到了“三十而立”的年纪,父母催他回老家买房结婚,但他觉得回到二线城市没有发展空间,仍想在北京奋斗。数据显示,一线城市白领租房普遍,北京白领租房占比为58.6%,上海是57.3%,深圳高达68.8%;“贷款买房”的白领仅占22.2%,主要为已婚人群。

出行发愁。数据显示,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的白领占比达到55%,开私家车通勤的为17.7%。住在河北燕郊的白领李雨,在北京国贸附近上班,她告诉记者,为了租房便宜,她不得不忍受每天来回3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以及车上的拥挤和路上的拥堵。“早上刚到单位,就有种筋疲力尽的感觉。”李雨说,坐公交虽然拥挤不堪,却是最省钱的出行方式。

职场高压。激烈竞争、高压工作、长期加班是很多白领的家常便饭,他们就像一直高速旋转的陀螺,不得停歇。选择抽离、远离喧嚣是不少人的心声。近日,一则“复旦学霸弃高薪去禅修”的新闻引发社会热议。毕业于复旦大学的高材生张立勇辞掉年薪20万的软件工程师工作,去山里做一名禅修义工。很多年轻网友对此表示支持,认为在大城市奋斗确实不易,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无可厚非,但批评者认为,此举没有担当,辜负父母和国家的培养。

高压背后的原因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年轻人为了梦想留在都市艰难打拼,是个人的选择,也受到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外中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何培忠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城市化进程中,老百姓觉得有压力是各国发展中的普遍现象。我国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经济发展速度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为了跟上这一节奏,人们的生活压力可想而知。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过去多是“子承父业”,生活和工作模式相对稳定,“从二十多岁就能看到退休”。如今,我国处于高速发展的转型期,带来机遇的同时,每个人的压力也与日俱增,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很大,做什么工作、公司能存活多久、未来如何发展都充满变数,导致一些年轻人感到茫然、焦虑,步履沉重。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刘翔平说,当今社会浮躁、拜金之风愈演愈烈,拥有物质的多少成为衡量一个人的标准,“有房有车”竟成了“人生标配”,甚至影响择偶标准。而高房价透支了很多年轻人未来几十年的选择权,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他们的“终极梦想”。这导致本应激情洋溢的青春变得暮气沉沉,每个人的创造力被压低了。另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晚婚或丁克,个人选择本是无可厚非,但其中不乏有人是逃避压力的被动选择。

汤永隆表示,当前的学校教育和社会脱节,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往往不够,进入“社会大学”后,需要重新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个人能力和经济需求不匹配,导致他们在城市奋斗之初,入不敷出、精神紧张、十分疲惫。

专家表示,诸多因素导致年轻白领的健康亮起红灯,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很多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比如颈椎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近年来,加班、熬夜导致的年轻人猝死事件频频曝光。二是心理问题暴发,焦虑、抑郁人群增多。调查发现, 一半以上白领被孤独环绕,有人陪伴也不能缓解;九成以上白领存在焦虑情绪。

脚踏实地慢慢来

又到了毕业季,一大批年轻人即将涌入各个城市,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发挥潜力呢?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

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何培忠表示,在欧美国家,就业几十年后才拥有自己的住房是正常现象。我们应从宏观层面营造健康的社会氛围,通过一些政策应对大众普遍关心的高房价、看病难、教育不公平等问题,让人们相信只要努力就会得到相应回报,这对个人幸福、社会稳定及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都有好处。

人才培养需实事求是。刘翔平表示,学校教育应注重培养独立性和创造性,帮助年轻人做好人生和职业规划,把教育目标设定在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上。公司在人才培养上也要制定合理、实用的岗位培训课程,帮年轻人尽快融入职场,发挥价值。

拒绝虚荣,脚踏实地。何培忠呼吁,年轻人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不眼高手低,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从小事、实事做起,一步步实现自己的个人追求和社会价值。▲(记者 田 飞)

(责编:许心怡、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