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喝水少或导致“耳中风”

2017年08月31日08:31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人们通常称之为“耳中风”。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研究所杨伟炎教授指出:近10年来,我国突发性耳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而“耳中风”可能与不能及时补水有关。

有人经常不活动,突然大量运动,不注意及时补水,还有人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大量出汗而忘记补水,这都是“耳中风”的高危群体。

“夏季运动后不注意喝水或工作时人处于脱水状态会使血液流动变慢,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神经系统信息不畅,后果就是突发性耳聋。”杨伟炎教授表示。

他说,人的血液就像河流一样,如流动过缓或水量不足,可能就无法带走泥沙造成沉积,甚至断流;血液也是如此,如人的机体血液中水缺失首先就是神经系统信息无法反馈,表现在耳朵这个器官上就是“耳中风”。

因此,他建议:无论有无突发性耳聋史,人们工作和运动都要及时补水,以凉白开为最好。他强调,遇到听力骤然下降要及时就医。突发性耳聋若能在一周内就医,七成患者可明显好转,听力能恢复到接近原来的水平,若耽误治疗,一周后疗效明显下降。

解放军第四二五医院五官科主任医师符涛提醒,中青年突发耳聋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门诊中,患上突发性耳聋的中青年人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经常熬夜、工作压力大、长期疲劳。”

医生表示,当人长期处于压力过大和身心过度疲劳的状态时,内耳血液供应就会受阻,一旦受到外界刺激,很容易出现失聪。此外,中青年人因为年轻气盛,容易出现暴怒狂喜的情绪。激动的情绪会使神经体液调节失去平衡,造成耳部血循环障碍,突发耳鸣及耳聋。

符涛提醒,生活中,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做到起居有时,饮食定量。一旦发现自身患有突发性耳聋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接受治疗。

生活中,应该从以下方面预防中青年突发性耳聋:首先要防患于未然。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高分贝环境是预防的第一前提。此外,用耳机听音乐、看视频时不要把音量调得太大;尽量少去KTV、酒吧等太过嘈杂的场所;在高噪声的环境下工作时,要佩戴护耳罩及耳塞。

其次,清洁耳朵的方式也要格外注意。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挖耳朵。其实,耳垢是保护外耳道的天然分泌物,无需特别清理,每天只需清洗耳廓即可。“不要以为棉花棒是简易的洁耳工具就经常使用,挖耳朵容易将大部分耳垢推得更深,形成嵌塞。”符涛表示。

(责编:崔元苑、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