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沙溪古镇的食安新篇
孙中山故里广东中山,有个特色小镇——沙溪,这个古称“隆都”的小镇拥有逾800年历史,位于中山城区西部,既有城市活力,又有小镇宁静。小镇户籍只有6.54万人,常住人口却达到12.17万,拥有“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等美誉。
然而,大多数人只知道沙溪的美食,却鲜有人知道其背后的安全守卫者——沙溪镇食品药品监督所(以下简称“沙溪所”)。
顶配——高规格建制
2013年底,沙溪镇政府组建了沙溪所,开启了古镇食安新篇。
“沙溪镇政府非常重视组建沙溪所,并以高配置组建。首先,人员高配,定了8人事业编制,人员全部对外招聘专业人才。如今,8人中有1名硕士,其他人是药学、生物工程、食品、预防医学等相关专业本科学历。成立初,镇政府还为沙溪所顶格配置了1辆执法车以及相关的设备,也是全镇第一家获得设备顶配的单位。”沙溪镇副镇长肖亦宁介绍说。
镇政府的重视,给沙溪所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如今,该镇9家上规模的农贸市场都配备了快检室,4家是省级示范市场。居民一日三餐舌尖上的安全,沙溪所通过快检、抽检和执法检查层层把关。
8月2日,记者在沙溪镇菜丁龙瑞市场看到,5000平方米的肉菜市场,整洁有序。快检室有20多平方米,安全巡查员刘汉林认真地对抽检的蔬菜样品进行检测。他的快检工作量很大,8月1日完成了31个批次,其中有2个样品是附近爱儿乐托儿所送来的。刘汉林有位技术管家——沙溪所的高泳游。高泳游负责指导这位毕业于广东药科大学检验分析专业的90后巡查员开展工作,她还要从刘汉林的样品中取走部分回到沙溪镇食品综合快检中心,以确认刘汉林快检的准确率。这种“管家式”的服务,沙溪所延伸到了15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的50余名巡查员,形成了严密的网格管理。巡查员还通过装在手机上的广东省智慧食药监巡查APP,记录沙溪镇各村的食品安全数据,并实时传送到中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我们已经建成了‘市-镇-社区’的三级监管体系和‘市-镇-市场’的三级检测体系。监管方面,市局业务科室人员和稽查人员共同作为网格员挂钩联系镇区和社区,镇区监督员专人挂点联系各社区,社区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站。社区巡查员的‘四查四上报’(查证件、查人员、查场所、查经营,上报自办宴席、上报无证经营、上报小作坊、上报黑窝点)信息通过手机上传,市局通过巡查系统的后台马上就能获取数据,督促相应的监管人员实地核查处理。”中山市局副局长吴永森介绍说,“检测方面,市一级有综合检测中心,镇一级有食品综合快检中心,超过100个农贸市场有免费快检点,三个方面的检测数据汇集到信息化网络平台,实时汇总分析,实施精准监管。”
编印《指南》提升监管效能
沙溪所自2015年开始自主编写、正式出版的《小微型餐饮单位布局指南》,介绍了常见的13种小微型餐饮单位的加工区布局,通过简介、平面图、3D图、设施设备等构成完整的小微型餐饮单位的布局。
“小微餐饮创业者,一般资金实力不强,大多数是初次入行,对食品加工区布局不了解,如果由申请许可到达标办证要花上一个月,租金压力会很大,我们也担心他们压力大会影响日后经营的食品品质。通过赠阅《指南》,帮助他们更容易地达到许可标准。实践也证明,《指南》也有效减轻了餐饮监管一线的布局指导工作量,解放监管一线人员的重复劳动,以前查5个店的时间,现在可以查7个店,在监管人员不增加的前提下,我们向效率要效能。” 沙溪所所长董仁华告诉记者。
据悉,《指南》出版后,成为省内外食品监管部门的抢手货。今年5月,沙溪所又根据广东省局新颁布的现场核查标准,组织修订再版。
立课题破解农村食安难题
沙溪所成立后,面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诸多问题,主动求解。他们找到了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食品学院,提出联合开展科研,目前“农村集体聚餐安全风险防控研究”“企业员工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等课题均已结题,相关成果也直接运用到监管工作中。
沙溪所成立前,曾发生聚餐集体中毒事件,给沙溪人留下了阴影。沙溪所成立后,将如何防控农村酒席的食品安全风险作为一项重要课题。
针对农村集体聚餐场地简易、原材料不可控、缺乏系统的食品安全规划和布局、餐具缺少消毒等风险隐患,他们逐一找出问题点和风险点,并提出监管对策。如今,沙溪镇政府规定,全镇摆6席以上的均要向食品监管部门报备,沙溪所负责对申报的酒席进行监管和现场监控。沙溪所成立以来,全镇农村聚餐保持无食品安全事故的记录。
董仁华不无感慨地说:“作为监管一线人员,看到全镇食品安全的新貌,我们确实找到了成就感!”(记者 陈海荣)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