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脑部受外伤 哪种最致命?

2017年06月30日09:13 来源:北京日报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外伤,致死、致残率高居全身创伤之首。导致这类损伤的原因有交通事故、建筑及工矿事故、运动损伤和高处坠落伤等,根据受伤部位不同可分为头皮损伤、颅骨损伤与脑损伤,三者常合并存在。

如果脑部受了伤,你知道哪种最致命吗?

脑震荡先确认有无头外伤

在门急诊中,常常遇见一些刚刚经历过打伤或摔伤的患者,进门第一句话就是“大夫,我可能脑震荡了!”而经过检查发现,多数患者是因为认识误区,而被“脑震荡”了。

什么是“脑震荡”?脑震荡是指头部遭受外力打击后,即刻发生短暂的脑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短暂性昏迷、逆行性遗忘以及头痛、恶心和呕吐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发现。

临床诊断“脑震荡”,首先要确认受到了头部外伤。其次,患者伤后出现了短暂的(一般不超过30分钟)意识障碍,通俗点说就是曾昏过去。

由此可见,日常生活中的“磕磕碰碰”并非我们所说的“脑震荡”。而且,即便是诊断了“脑震荡”也不必过度紧张,因为通常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只需适当卧床休息,减少脑力和体力劳动。如果有头痛、失眠等症状,可分别给予镇痛剂和安眠剂处理。

弥漫性轴索损伤如“筋脉寸断”

武侠小说里面常描写一种功夫,寥寥几招,就能让人筋脉寸断。用“筋脉寸断”形容“弥漫性轴索损伤”所造成的神经轴索和血管损伤再合适不过。乍一看,没有血肉模糊、脑浆四溅,但受的都是极重的内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特殊的颅脑损伤类型,发病原因是外伤使头部产生旋转加速度或角加速度,脑组织受压及回位过程中神经轴索和小血管损伤。这种情形多见于车祸,患者伤后大多立即昏迷,昏迷程度深,持续时间长,会出现中间清醒期,且一般无明确的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的定位体征。

不同于“脑震荡”,“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危害性更大。患者可能处于长期昏迷或植物生存状态,严重时甚至能在短期内出现生命危险,任何治疗方法效果均不佳,且预后极差。

脑挫裂伤好比西瓜烂瓤不烂皮

关于“脑挫裂伤”,有个比喻很形象:西瓜摔地上了,皮儿没坏,当切开西瓜后却发现里面的瓤已经烂了。

“脑挫裂伤”是脑挫伤和脑裂伤的统称。单纯的脑实质损伤而软脑膜仍保持完整者称为脑挫伤;脑实质破损伴有软脑膜撕裂则称为脑裂伤。因两者往往并存,故合称为“脑挫裂伤”。这种伤常发生于暴力打击的部位和对冲部位,多见于额、颞的前端和脑底部。这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滑动及碰撞所引起的。

伤者大多立即昏迷,医生常以伤后昏迷时间超过30分钟作为判定“脑挫裂伤”的参考时限,长期昏迷者多有广泛的脑皮质损害或脑干损伤。

“脑挫裂伤”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只有当出现颅内血肿或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时才需手术治疗。根据脑组织受伤的部位和程度,严重者可出现长时间昏迷,植物生存,甚至死亡。对于轻症患者,即使恢复清醒,部分患者仍会遗留偏瘫、失语等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体征。

原发性脑干损伤无力回天

“原发性脑干损伤”是颅脑损伤中后果最严重的。这类脑损伤占重型颅脑损伤的7%至10%。由于脑干是感觉和运动纤维传导通路及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的所在部位,伤后症状较为严重,死亡率高。

受伤机制常因头部受到打击或身体其他部位受到撞击,使脑干撞击、移动、扭转而造成损伤。临床上的典型表现为伤后立即出现持续昏迷状态,昏迷深浅程度不一。少数轻者对痛刺激有反应,但严重者呈深度昏迷状态,一切反射均消失,四肢软瘫,生命体征明显紊乱。损伤在中脑下部、桥脑上部时,患者表现为呼吸节律紊乱;损伤在桥脑下部时,出现抽泣样呼吸;损伤在延髓部位时出现呼吸停止。

重症患者往往救治困难,死亡率极高。所以,一旦造成“原发性脑干损伤”,往往意味着无力回天。(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神经外科医师 郭毅 师炜)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