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大学生想不开自杀 专家:把好家庭教育第一关

2017年06月12日08:21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视频回放:嘘!本期直播专治不开心和想不开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或他杀事件偶有发生,一个个血色青春的案例警示我们,大学生心理健康尤其重要。一些大学生在生活中常常给人乐观、开朗的印象,学业上也顺风顺水,却在遇到问题时突然选择极端的方式。天之骄子为何如此“易碎”?在5·25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李献云教授在“人民好医生”客户端科普问诊直播中表示,人与人的抗压能力有差异,不同人的抗压能力又和其生长环境关系密切。违心地去讨好他人,迎合周围的环境,换取别人的赞赏,做微笑的“假面人”,自己却并不乐在其中,或者是痛苦在其中的话,长期下去就可能压力过大,可能会有自杀的倾向。

李献云说,当自杀等恶性事件发生后,从当事人既往的微博、微信,特别是和知心人交流的对话中会发现,表面的闪光之下隐藏着痛苦。他们往往看自己看得比较负面、绝对,并不像其他人看待他们那样看待自己,甚至是正好相反,倾向于悲观主义,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虚伪的,包括自己。

现在很多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进行心理筛查来测评心理健康状况。有问题的学生,学校会对其给予心理干预,引导其逐步走向健康。但是有一些没有筛查出来却存在心理问题乃至心理疾病的学生,这些学生存在着自杀的风险却没有机会接受干预。无论是哪种情况,李献云提到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李献云认为,父母需要关心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的心理变化。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每个阶段都伴随着自我意识成长与外在人际环境压力的碰撞。如果孩子追求完美、追求第一,而最终没有人能一直达到这样的目标,压力就会很大,如果不能引导孩子学会改变自己求完美求第一的个性,孩子就很难处理好所面临的压力,最终就会出现问题。父母需要学会欣赏孩子的优点,教他怎样照顾好自己,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优势,也能接纳自己的不足,因为任何人都是有所长必有所短。比如父母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总想让他转变,重要的是父母引导孩子在接纳自己的同时不过于封闭自己,跟人接触学习必要的人际交往技巧,而非指责、批评、打骂、强迫他跟人接触;因为后者可能会让他觉得自己不好,没有人喜欢本来的自己,自己跟别人接触都是违心的,违心地去讨好父母、讨好周围人,然后周围人才能给自己积极的反馈,所有人喜欢的都是那个假装的自己。

“我们传统文化说棍棒底下出孝子,有些人在棍棒底下真的成才,也成为孝子,但有更多人在棍棒底下却会成为一个痛苦的人,甚至并不成才,成为一个‘逆子’。教育子女,父母都有自己的一套模式,在这个养育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学着做适合自己孩子个性的父母,哪些模式对孩子不利,就要学着转变。父母也需要学着跟孩子互动,多了解孩子,给孩子走平坦大路的机会,同时也给孩子走羊肠小道甚至犯错的机会,让孩子从错误和挫折中学会成长,那才是真的帮孩子。因此,父母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责无旁贷。千万不要等到恶性事件发生了才后悔。”李献云认为。(记者崔元苑)

长按识别二维码 下载人民好医生客户端

专家简介:

李献云,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教授;心理危机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和问题解决治疗专家和培训专家。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预防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副主任。

擅长:各类精神障碍(特别是抑郁障碍),自杀倾向,心理危机干预,问题解决治疗,认知行为治疗。

出诊时间:每周二上午心理减压门诊、周三全天心理咨询门诊

(责编:崔元苑、赵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