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粽子,端午节还有哪些吃食和风俗?
据民俗专家牛耘介绍,旧时有“早端午晚中秋”的说法,即端午节一般是早上过,中秋节一般是晚上过。 “端午节那天,清早起来一定要吃粽子和绿豆糕,家里老人还会点盘香,挂在屋子里,家家户户要挂艾草、菖蒲,这些能祛病除灾。 ”
牛耘说,端午也是另外一个全家团聚的日子,吃顿团圆饭,过节就是讲个全家和和睦睦。吃粽子的传统是妇孺皆知,为了纪念楚国大诗人屈原。而江南的传统里,还有一项必不可少,就是端午中午要吃“五黄”。“黄鳝烧肉、凉拌黄瓜、黄鱼、咸鸭蛋黄、喝雄黄酒。 ”牛耘说,雄黄酒只能给大人喝,小孩子一般是用雄黄酒在额头上写个“王”字,并在耳朵后面、胸口涂抹一点。 据说,“吃了‘五黄’就会五毒不侵,四季平安。 ”
除了吃的方面有讲究,在穿的方面也要有端午特色。在这天,人们会将绣上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这“五毒”形象的肚兜给小孩子穿,可以驱“五毒”,防瘟疫。而香包也是在端午节当天给孩子的最佳礼物。“香包里装了雄黄、香草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 ”而一些人家也会挂上钟馗的画像,避邪保安康。
那么,端午节除了粽子之外,民间还有什么丰富的吃食呢?
1.吃“五黄”。端午节当天,在江南人的传统中,必吃五黄——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黄酒(本是雄黄酒,因雄黄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黄酒代替),因而该月又称为“五黄月”。
为什么要吃“五黄”?因为雄黄是一味中药,用雄黄末与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黄酒有解毒杀菌之功效。江南有谚语:“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也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的说法。而黄鱼、黄鳝、咸蛋黄、黄瓜则是端午时节的当令食品。如端午时节的黄鳝,圆肥丰满,肉嫩鲜美,营养丰富,不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补功能。因此,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之说。
2.吃“五白”。端午节民间还流行用“五白”来搭配,即白切肉、白蒜头、白斩鸡、白豆腐和茭白。端午食“五黄”,再配上“五白”,可清热降火,健脾胃。
中医认为,端午节这一天阳气最旺,若在“阳中之阳”的中午时食“五黄”与“五白”,不但可祛五毒,还可借用端午节的“阳、阳”之力,以达到抑制、祛除诸多霉运,增强自身的“精、气、神、血”。
3.吃面扇子。甘肃省民勤县一带,端午节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发面蒸制,呈扇形,有5层。每层撒上碾细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花纹,染上颜色,十分好看。这种食俗据说是由端午节制扇、卖扇、赠扇的风俗演变而来的。
4.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5.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农村每逢端午节这天,家里的主妇起得特别早,将事先准备好的大蒜和鸡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还在煮大蒜和鸡蛋时放几片艾叶。早餐食大蒜、鸡蛋、烙油馍,这种食法据说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6.吃打糕。端午节也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槌打制而成的米糕。
7.吃煎堆。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所谓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下油锅煎成一大片。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便说把天补好了。
8.吃薄饼。在浙江省温州地区,端午节家家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采用精白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煎锅中,烤成一张张形似圆月、薄如绢帛的半透明饼,然后用绿豆芽、韭菜、肉丝、蛋丝、香菇等作馅,卷成圆筒状,一口咬去,可品尝到多种味道。(晓想)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