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中国医疗卫生事业成就系列报道②)

家庭医生到我家

叶晓楠 陈曼菲 华 熠 任晓峰

2017年05月23日08:3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医生日。去年,国务院医改办等7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式全面启动。

  如今,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已有27个省(区、市)印发了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性文件或实施方案,整体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那么,家庭医生是怎么工作的?百姓对他们满意吗?最近,我们在北京市海淀区和丰台区进行了走访。

  基本医疗服务都在行

  5月9日上午,北京市海淀区甘家口社区的一栋居民楼内。“是方大夫吗?快请进。”得到应答的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方明,推门进到居民张凤英家中。

  77岁的张凤英挣扎着想从床上下来倒茶,同行的家庭医生团队成员郭庆丽护士连忙拦住了她。两天前,张阿姨腿痛突然下不了地,被医院诊断为肌筋膜炎,并给予了治疗方案。这次,家庭医生团队上门随访,按医嘱进行了注射治疗。

  这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常见的家庭巡诊服务,方明告诉我们,在这次服务中,张阿姨的上门费、诊疗费等费用大部分都能在医保中得到解决,她只需要支付部分的医药费用即可。

  据了解,通常而言,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的核心成员是3个人,包括医生、护士和防保人员,他们的主要工作包括公共卫生内容和基本医疗服务,例如坐诊、上门随访、授课宣教、义诊咨询、档案核实等。

  上门随访时,护士会携带一个出诊箱,里面装着宣传资料、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体温表,还会根据病人的需求带上相应的器具。

  “普通随访的话,我们会带上做物理查体的医疗器具。要是病人有个性化的需求,比如说在家输液、肌肉注射、导尿、灌肠、褥疮的护理,外伤病人拆线等,我们也会提供这些允许在家做的基本医疗服务。”郭庆丽说。

  在甘家口社区,每个季度,家庭医生会下社区至少做一次健康教育和义诊服务,对有需求的、行动不便的老人至少进行一次上门服务,即巡诊。

  签约家庭医生很方便

  那么,普通居民如何签约自己的家庭医生呢?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副院长陈永箐表示,现在大多采用电子签约,当病人来到社区卫生中心诊疗时,护士会对其进行分诊,看看是不是慢病患者,是不是有比较特殊的医疗需求,是不是常住这个社区。如果是,再由护士协助填写信息,病人可以自由选择中心的某一个医生进行签约。

  “签约家庭医生的人群主要是社区的慢性病患者、高危人群和常住居民。现在我们中心已经有3.5万余人签约了家庭医生,重点人群比重达到了35%。”陈永箐说。

  签约家庭医生的另一项福利是医联体服务,家庭医生可以给签约病人直接在医联体内预约挂号,将病人转至二三级医院,为病人节省挂号时间,及时就诊。“现在,我们可以直接预约挂号的有西苑医院、世纪坛医院和北京市老年病医院等,往后范围还会扩大。”陈永箐说。

  除了家庭医生的手机号码在全社区公示,病人还可以通过微信直接咨询医生。“我们中心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手段,将这几年积累的签约病人的数据开放给本人及亲属,病人通过手机App如‘身边医生’、我们中心的官网、自家的有线电视都可以查询到自己的健康档案,亲属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查到老人的健康档案,一起维护病人健康。我们还实时更新数据,保证这些档案都是‘活’的档案。”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新颖接受本报采访时说。

  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把全北京统一的社区卫生服务综合信息系统做了升级改造,把慢性病管理的相关指南和专家共识作为知识库导入系统中,以更加规范地服务患者。

  另外,这个系统还会对随访次数、是否按时做评估等工作内容做出相应提醒。比如说,红黄蓝预警监测系统会根据病人的临床问题进行分析,按临床问题的严重性分为“密切关注”“提高关注”“关注”3个级别,当病人的档案条呈现出红黄蓝的警示时,护士就需要给团队里的这些病人拨打随访电话,询问情况。

  医院居民都认为很管用

  常大爷是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街道的居民,他说:“家庭医生我很赞成,我可能是周边居民中第一个在这儿签约的。”常老爷子全家的签约家庭医生是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葛彩英。

  我们陪伴常大爷和他患有糖尿病的老伴刘阿姨来到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葛大夫为刘阿姨做了初诊后,建议转到天坛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在社区卫生服务综合信息系统上,指导刘阿姨选定了就诊时间、医生职称等级,葛大夫很快就完成了转诊操作,前后不过几分钟时间。随后,通知短信发到了刘阿姨的手机上:“您好,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脑血管病门诊转诊号源已锁定。”

  刘阿姨看着短信感慨道,“这要搁以前没有家庭医生转诊的时候,就得夜里3点钟排队去,冬天要穿着两个大衣,说不定还排不上号。所以,咱们社区有医联体方便多了。”

  家庭医生好在哪儿?常大爷做出总结:“我用8个字概括——快捷、方便、省钱、管用。上医院时间短了,挂号、找医生比以前省事儿了,医药费也省了不少,在这儿也能取到以前在大医院里才能取的药,管用!”

  自从实行了家庭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更加能留住病人。

  在甘家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12年开始建立签约病人的健康档案,2013年开始看病的人数出现了猛增。2014年开始,中心每天的门诊量就已经超700人次了,尤其是年底,每天都在1700人次左右,比2008年中心没改制前,每天仅有200人次的门诊量超出了好几倍。

  “病人在专科医院是得不到这种服务的。我们中心工作人员只有140人,但去年的门诊量能达到43万人次,我们中心没有病房、没有大型的检查设备,而且周边大医院林立,要是我们只是大医院门诊部的缩小版,怎么可能留住这么多病人?”刘新颖说。

            

  延伸阅读

  家庭医生今年将覆盖全国85%以上地市

  “目前,全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政策体系初步建立。”5月1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司副巡视员刘利群说。

  在北京,截至今年3月底,家庭医生已累计签约385万户、764万人,常住人口签约率35%。据统计,截至今年第一季度,上海共有2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启动“1+1+1”(即居民在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基础上,再选择一家区级医疗机构、一家市级医疗机构进行签约)签约试点,覆盖上海90%的社区,已签约“1+1+1”居民超过160万人。

  目前,各地形成了5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上海市“1+1+1”签约服务模式;江苏盐城大丰区“基础包+个性包”签约服务模式;浙江省杭州市“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模式;福建省厦门市“三师共管”(由基层家庭医师、健康管理师和大医院专科医师共同组成)签约服务模式;安徽省定远等县“按人头总额预付”签约服务模式。

  据了解,2017年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目标是:在全国85%以上的地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人群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60%以上,力争实现贫困人口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覆盖。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