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所有事情自己扛  过度压抑引轻生

沉默伤害了男子汉

受访专家:中科院心理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测评部主管 肖震宇 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 宋崇升 中科院心理所博士 郑秀丽  赵可佳 田飞

2017年04月21日08:10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面对问题或压力时,男人通常不轻易开口求助。在多数人看来,男人这种“独当一面”的做法是坚强、隐忍的体现。但是,越来越多的专家呼吁,男性这种隐忍已经发展成了一种“沉默危机”,无声地伤害着男性的身心健康。

  “沉默”伤心又伤身

  最近,45岁的刘先生面临被公司裁员的危机,每天愁容满面,憔悴了不少。到了这个岁数,再找工作很难,一旦被辞退,每月的房贷车贷、孩子学费、父母医药费让他手足无措。晚上睡不着觉,想把妻子叫醒聊聊,又怕她唠叨;想跟哥们儿诉诉苦,又担心丢人;爸妈身体不好,不能让他们操心。“闷在心里特难受,但真的不知道跟谁开口,”刘先生向精神科医师倾诉:“半夜做梦我都哭醒了几次,白天也恍恍惚惚的,连最爱的球赛都不想看了。周围人都说我变了,我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憋出病了。” 

  刘先生的情况并非个例,很多男性都在“沉默”地承受着压力。2015年,中华医学发展研究会发布的一项报告称,47%的男性感到压力大、精神紧张;68%的男性经常出现焦虑、失眠、多梦、乏力、易疲劳等现象。与喜爱通过交流宣泄情绪的女性相比,男性不愿向他人倾诉、求助,更易积攒压力。男性的“沉默”是一种被动抗争压力的方式,他们不愿求助专业机构,倾向于在“沉默”中错误地“自我治疗”,如酗酒、性瘾、沉迷赌博和游戏等。长此以往,过度压抑的情绪会侵蚀心灵,导致焦虑、抑郁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还会伤害身体,诱发前列腺炎、性功能障碍、癌症等多种疾病。 

  “沉默危机”不是我国独有,它困扰着全世界。尤其在日本,社会环境追求“集团意识”,抑制个人情绪的释放;男性多独自养家,承受的压力十分大,在遭受挫折后,很多人会选择逃避社会、封闭自我,这导致了日本男性自杀率居高不下。根据2016年日本警察厅的统计,自杀者中69%为男性。

  “内忧外患”压垮男性

  男性选择“沉默”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科院心理所组织与员工促进中心测评部主管肖震宇认为,从进化心理学来看,在原始社会中,女性负责采集、编织,擅于沟通和互助;男性负责狩猎,习惯保持寂静,如果求助他人,可能被视为无能,因此造就了男性“沉默”的基石。

  有些“沉默”则是性格使然。北京回龙观医院副主任医师宋崇升介绍,“C型性格”的男性就属于那种情绪受压抑的抑郁性格。他们大多表现为害怕竞争、逆来顺受,在面对愤怒、悲伤、焦虑等负面情绪时,通常会选择忍辱负重,有气往肚子里咽,自己干生闷气。如果这类男性无力应对生活压力,感到绝望、无助又无处宣泄,便会陷入长期沉默。一旦他们的“心理储备”耗竭,对生的欲望就不复存在,很容易走上轻生的绝路。 

  宋崇升表示,“沉默”也是社会期待和家庭教育的结果。社会为男性塑造了坚强、独立、隐忍的刻板形象,他们自身也认同,自觉承担更多责任和压力。家长在教育男孩时,也会遵循社会期待的条条框框,要求他们从小就要当“男子汉”,似乎脆弱是女孩的专属,当男孩表现出相反的性别特征,就会被责备、嫌弃。

  “三管齐下”助解压

  解决“沉默危机”需社会、家庭、个人“三管齐下”,全方位、有针对性地协力合作。 

  社会应提供干预和救助,为男性宣泄情绪开辟出口。例如日本从2015年开始实行“压力检测实施方案”,指导企业建立员工心理健康支援体系,预防压力导致的自杀和过劳死;同时建立了一个名为“心之耳”的网站,为上班族提供压力自测、电话和邮件咨询、推荐医院等服务,还为患者家属提供援助办法。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众心理健康。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其中包含一系列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救助措施。此外,学校的心理辅导员、企业工会、社区家庭服务机构等,都为压抑的人们提供了及时救助。 

  家庭是缓解男性压力的“良药”。中科院心理所博士郑秀丽表示,妻子和父母应制造轻松的氛围,不要追问男人,更不要逼迫他开口,应该让他知道,家人永远是他的“后盾”。宋崇升建议,多鼓励男性参与家庭活动,如周末一起做饭、聚餐,或外出郊游、赏花钓鱼,转移注意力有助男性从压力源中解脱。 

  男性自身也要积极应对,别再逞强。体育锻炼是振奋情绪的好方法,可以常约好友打球、爬山,既活动身体,又联络感情;饮食上少吃含钠盐的食品,多吃香蕉、巧克力等含钾量高的食品;还可以向咨询师请教人际沟通的技巧;若压抑状态长期无法得到缓解,应及时求助专业心理医师。▲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