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湿疹跟虚、热、燥都有关

内要健脾祛湿 外要温润皮肤

指导专家: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 杨柳 洪逊强 本报特约记者 吴佳仪

2017年04月17日08:08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湿疹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皮肤病,瘙痒、糜烂、渗液、脱屑等症状令人痛苦,加之病情反复难愈,让人苦不堪言。

  去年3月,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来了一位被慢性湿疹纠缠近十年的78岁老人张某。起初他只是双手有皮疹,瘙痒时轻时重。近3年来症状加重,两前臂出现片状红斑丘疹,瘙痒难忍,且有瘀斑和明显的色素沉着。经诊断,确认他为脾虚湿困夹瘀型慢性湿诊。

  中医治湿疹强调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论治。这位老人的舌苔脉象及临床表现均显示为久病导致多瘀多虚,全身循环较差,所以治疗应以健脾祛湿、活血通络为主,并配合辨证配伍的药物外敷,起到加强血液循环,促进皮疹修复和消退的作用。治疗3个多月后,老张的病情明显好转,患处皮下出血、瘀斑及色素沉着的症状基本消失,皮肤也恢复了光泽,至今未发作。

  在中医看来,湿疹主要分为3型:1.湿热浸淫型(相当于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有渗液,伴随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临床上以龙胆泻肝汤为主方,辨证加减。2.脾虚湿蕴型(相当于急性或亚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皮损暗红、瘙痒、有脱屑,渗出较少,伴随腹胀便溏、舌胖苔白或腻,脉弦缓。治疗以健脾利湿为主,临床上以除湿胃苓汤或萆薢(bìxiè)渗湿汤为主方,辨证加减。3.血虚风燥型(相当于慢性湿疹),主要表现为病程长,皮损色暗、肥厚、瘙痒或脱屑,伴口干,舌淡苔白,脉细弦。治疗以养血润肤、祛风止痒为主,临床上以当归饮子为主方,辨证加减。

  除了内调,外治法也同样重要,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甚至占主导地位。外用方应从急慢性入手,急性期渗出明显,以收湿敛疮为主,多用苦参汤、二矾汤加减浸泡或湿敷;慢性期皮肤缺乏濡润,以通络濡润为主,配合涂抹复方蛇脂软膏、尿素软膏、维生素E软膏等。▲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