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价格调了服务好了 百姓受益医有尊严

黄蓓 刘甦 陈计智

2017年04月12日10:0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4月8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副巡视员孟庆彬(前左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副局长禹震(前左二)一行到望京医院督导医改各项工作。 刘甦/摄

 

  4月7日,北京市的医务工作者一夜无眠。

  4月8日,北京市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大幕拉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30秒内完成系统切换,凌晨0点0分49秒,急诊科为患者刘先生开出了该院医改新政后的第一张挂号单。

  此次医改新政中,设立医事服务费、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与取消药品加成3件事同步进行,旨在从制度设计上减少、遏制医疗机构在药品上获利逐利,规范医疗服务。

  医改新政实施3天以来,患者的就医体验如何?看中医的负担是否会增加?中医院的收入会不会有大幅度提升?对中医药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记者对多家中医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走访。

  中医院收入结构产生变化

  挂号难一直是患者就诊的“槽点”之一,医改后挂号费就此成为往事。此次医改在取消药品加成、挂号费、诊疗费基础上新设立了医事服务费,医事服务费按医疗机构和专家的层级收取20~100元不等的费用,由于医保定额报销,患者在普通门诊就诊,在三级医疗机构仅需支付10元,在二级医疗机构支付2元,在一级及以下医疗机构仅需1元。

  此次改革对96项中医服务项目的价格进行了调整,其中普通针刺从每次4元调整为26元;艾条灸治疗由4元调整为30元;普通拔罐治疗由每次3元调整为18元,常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基本上都被纳入了此次的调价与医保范围。

  而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价格更为划算。“新增的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医保后才花1元钱,我过了60岁,1元钱也免了。”4月8日早上,支阿姨在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就诊时说,中医门诊还增加了周末门诊,看病时间更灵活了,社区常用药都有了,以后不用为了需要的药品跑大医院了。

  丰台区为60岁以上的医保病人免除了社区医院普通门诊医事服务费的自费部分,这部分病人可以不用交费直接看病。

  “此次医改,我们以‘价调费控、提质严管’为主线,制定并出台了规范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应用,改善中医药服务以及改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措施等相关配套文件。”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屠志涛表示,新政意在加强综合监管力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整体改善中医药服务,增强百姓的获得感,中医院的收入结构会产生变化,推进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

  此前,坊间猜测新政执行后中医院的收入将会大幅提升。事实上,多家中医院医务处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此次医改后中医医院的收入结构产生较大变化,总额基本维持稳定,甚至稳中趋降。

  给中医人打一剂强心针

  体现中医服务的技术价值和发挥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被业界认为是此次医改对中医行业发展的最大意义。

  今年即将从上海中医药大学针推专业毕业的刘同学告诉记者,他的同学们在就业选择时,医院已经不再是首选了,有的甚至宁愿去养生保健机构当推拿师。

  华中科技大学去年发布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报告指出,我国中医院的中医特色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多数中医院大力引进设备、引进手术项目,中医师开始从西医入手双向性地面向患者,中医特色性优势面临挑战。

  “低廉的中医服务收费,导致价格背离了价值和经济规律,抑制了中医医生的积极性,给行业造成了人才西化甚至是流失的不良影响,阻碍中医医院的发展。”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调价能够初步体现中医的技术劳务价值,调动中医院和中医医生开展中医服务项目的积极性,使具有特色的中医疗法能够在中医院里保存下来,加强中医医院的中医特色,是中医人的一剂强心针。

  “这次调整中医服务价格,就是赋予了中医医生价值感和尊严感。”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主治医师刘盼功告诉记者,“过去我们的收费低,会给人一种技术含量低的错觉,不知不觉间就让我们在西医面前矮了半截,现在终于能挺起腰杆,找回自信了!”

  调整中医服务价格,不仅是医生的心声,也得到了绝大部分患者的支持和理解。“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的收费相对医生的技术价值来说确实偏低,调价是合情合理的。”正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接受针灸治疗的陈阿姨对记者说。在眼科医院针灸科看病的安女士也有同感,这次针灸收费涨价幅度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

  “我们十几年寒窗苦读,又在正规医院接受过规范化培训,最后在治疗中收取的服务费用还不如足浴城的普通技师。”针灸医院医生董峰说,中医医生服务价值太低,技术价值得不到体现,一直是中医医生的心病。一些中医服务项目远远低于社会上类似项目的定价,甚至低于成本价,中医推拿技术更是首当其冲。以颈椎推拿治疗技术为例,看似简单实则风险较高,含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劳务含量也较高,但在改革前,一次颈椎病推拿治疗仅为25元,远远低于美容院等社会机构的同类保健服务定价。再例如针灸,北京此前的针灸定价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调整后的针灸价格项目在全国仍然不算高。此前,深圳市、长春市对多项中医医疗服务价格进行了调整,长春市普通针法针刺5个穴位收费15元,每增加1个穴位加收3元。

  钱花得更少更透明

  改革前夕,北京多家医院的门诊量出现了大幅增长,这可能与患者担心医改后医疗费用增加有关。事实上,医改后患者普遍反映药价和检查费用有了明显下降,其总体费用也有所降低。

  “患者的支出不会有太大增长,而且应该有所下降。这主要是受到大型检查费用下降、取消药品加成等因素的叠加影响。”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副院长杨顺利告诉记者。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此前中医服务项目的收费规则大多成型于1999年,而在此后的18年里,北京的社会经济以及医疗消费、国民收入都发生了变化,医院的人工和耗材等运营成本有了显著的增加,4元一次的针灸收费根本无法覆盖成本。因此大部分医院都会通过配合其他非药物疗法的收费,如电针、拔罐等,提升疗效、收回成本,更有部分医院借此设置“套餐”,强制收费,衍生乱象。

  吴女士是颈椎病的老病号,她向记者表示,此前她在某知名三甲医院治疗时就遇到了“套餐”收费的情况。“我前些天脖子难受,就想单独做个牵引缓解一下疼痛,但是医院给我开了个‘套餐’,里面有牵引、物理导入、拔罐和推拿4项服务,捆绑在一起收费。”这样的收费方式让吴女士感到十分不解。

  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收费变得更加阳光、透明。调价细则对针灸、推拿等中医服务项目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针灸服务被划分为普通针刺、特殊手法针刺、夹脊针治疗等29个小项目,并规定普通电针治疗、特殊手法针刺、特殊穴位针刺不能与普通针刺治疗叠加收费。这些项目的具体名称、收费标准和项目内涵都会在收费单上体现出来。

  为规范中医医疗服务项目、中成药、中药饮片临床应用,严格控制费用增长幅度和非药物疗法使用频度,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下发文件要求医疗机构建立非药物疗法临床应用的授权制度,实施对非药物疗法的动态监测、超常预警,将非药物疗法应用纳入全市医改监测指标,各医院在文件精神的基础上制定了实施细则。一位医生透露,他所在的医院要求单次治疗中,针灸科采用的非药物疗法项目不超过3项,推拿科采用的非药物疗法项目不超过2项。

  有部分医生反映,控价措施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负担,但也会束缚医生的手脚。“比如我在做针灸的时候,确实要四种或以上的项目配合起来才能达到效果,某些患者同时患有多种疾病需要超过两种以上的中成药治疗,希望能在控价的原则上增加一点灵活性”。 严格的控价措施也已根据近两日医院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微调。截至记者发稿前,该医生表示他已经接到了最新通知,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种和复杂程度适当调高中成药处方的品种数,患者疾病超过3种以上的,中成药种类可以适当放宽,但最多不超过5种。

  据屠志涛介绍,目前北京地区的中医院医改工作仍在持续推进中,提质控费的预期效果已经初步显现。医改新政最终能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使改革成果惠及百姓,让我们拭目以待。

(责编:刘倩、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