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以慢病为突破口的分级诊疗模式——厦门

2017年04月05日11:0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福建省厦门市继续以慢性病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内在激励与外部支撑相结合的分级诊疗制度,重点解决好基层“接得住”、医院“舍得放”、患者“愿意去”三个关键环节,取得了进一步的成效。

一、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愿意接”、“接得住”

一是健全签约服务收付费机制。签约服务费按120元/人/年标准确定,由居民个人、医保基金和财政共同分担。签约服务费70%由团队长(家庭医生)考核后自主分配,30%由基层机构统筹。二是建立基层考核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基层的财政补助机制、考核机制和绩效激励机制,并将延时服务、“三师共管”(即构建大医院专科医师、基层家庭医师和健康管理师共同组成的“三师共管”团队服务模式)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等列入考核评价指标,通过奖励性增量绩效充分调动基层医务人员积极性。三是强化基层专业力量。创新设立“健康管理师”专岗,职数单列。四是改革基层医保支付结算方式。由“总控定结”调整为“据实结算”,进一步激发基层开展诊疗服务的主动性。

二、让三级医院“愿意放”、“放得下”

一是改革补助考核机制。将对三级医院门诊量的定额补助,调整为对大医院实行与分级诊疗绩效挂钩的财政补助机制。二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在实行药品零加成后,取消医用耗材加价,同步调整了1157项医疗服务价格,拉开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合理价差,体现对技术性劳务合理定价,引导患者就近就医。三是引导医疗资源下沉。通过“三师共管”团队服务模式实现上下联动。对专科医师下社区给予专项补助,让他们下基层培训、带教、解决复杂疑难问题。

三、让患者“愿意去”、“留得住”

一是解决基层“缺药”和长处方问题。允许基层使用国家基药目录和基本医保药物目录的常见病、慢性病药品,并延长一次性处方用量,最长可达4-8周。二是实行差别化价格和医保报销政策,形成落差。运用价格和医保支付杠杆加以引导,如在三级医院门诊就诊个人自付比例为30%,在基层就诊个人只需自付7%。三是提升基层医疗质量和水平。制定了多系统基层病种目录,明确临床路径和转诊标准,通过系统培训,让基层常见病的诊疗质量和大医院看齐。四是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养老医疗需求结合起来。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医养结合”有效结合起来,让家庭医生走进百姓家,全心全意服务好普通病患。五是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服务。 

(责编:马晓慧、许晓华)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