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专骗老年人?或许应该想得更多
马云“像抓酒驾一样打假”的一席话被大家点赞,保健品的打假防骗何尝不需要“抓酒驾一样的力度”。
刚过去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央视曝光的保健品会销骗术一出街,无论是电视台、报纸,还是消协的各大爆料投诉热线都被挤爆,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让保健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会继续成为主角。
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项调查也表明,70%以上的保健食品存在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现象。虽然各大媒体关于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的报道屡见不鲜,但仍然阻止不了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热情。
央视“3·15”晚会也曾多次揭露保健品销售问题。还记得2016年央视315晚会中,那位72岁的王大妈吗?她省吃俭用、东拼西凑在健康产品上投资了40多万元,“手表能预防癌症、心肺卫士能在休克时救命、仪器能够给人体充电、仪器能把自来水变成治病神水……”这样的虚假宣传保健品,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她一并购入家中,装满了几大箱,但也没有换来健康,反而留下了一身的病痛和沉重的外债。
惨痛的教训、沉重的外债并没能换来多少老人的醒悟。在各种会销包装之下,普通一个保健食品却能卖出奢侈品的价格,执迷不悟的老人们前赴后继,一时间让人恍惚“这保健食品真有疗效?”“我们错怪卖家了?”
面对老人的频繁上当,总有专家表示,老年人痴迷保健品而引发身体、心理问题已非常常见,家人须给予老年人更多的精神关怀。老人糊涂上当,把所有责任推到子女身上,这“躺枪”躺得实在冤枉。老人受骗上当、买高价虚假保健品,究其实质是商家坑蒙拐骗、商业欺诈。但老人也是有独立人格和民事能力的成年人,会有这样那样的弱点,没有必要一定把老人当成“老小孩”看,也曾有老人因为子女“不让我买保健品”而将其告上法院的案例。
况且,那些骗术、套路,都是经过“高人”设计好,一步步地请君入瓮,就算老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大学教授,就算平时如何聪明伶俐,其实也是很难招架的。抓住老年人情感软肋,不断给老人灌输:辛苦一辈子,自己要对自己好点;或者把几十甚至上百老人家集中在一起,隔离加集体“催眠”,造成一种骨牌效应——人家买我买不会吃亏,别人买我不买点不好意思。精神控制之下,想不买都难。
曾经采访中,听不少医生对保健食品的保健作用提出强烈质疑,尤其是一些成分不明、疗效不清的所谓中药保健品,它们严重干扰老年人慢性病的规范治疗。美国FDA是全球药品审查最严格的机构,其并不“认证”保健品,而要求上市的保健品不能做任何“疗效宣传”,强制要求在包装上注明“本产品不用于治疗、预防、处理、防治任何疾病”。如果违反了,FDA就可以发出警告,拒不改正的会被起诉。可我国的保健品呢?上面来自中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已经说明问题。马云“像抓酒驾一样打假”的一席话被大家点赞,保健品的打假防骗何尝不需要“抓酒驾一样的力度”。(李劼)
- 人民健康APP
-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