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创建学科群模式救治严重创伤 共享协作互补为学科发展添活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成立“创伤救治中心”

2017年03月17日15:37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2017年3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以下简称“创伤救治中心”)成立大会在医院科教楼三层多功能厅举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创伤中心主任姜保国,医院党委书记赵越,副院长张俊,党委副书记郭静竹,院长助理、创伤救治中心执行副主任王天兵,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急诊科副主任王传林,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朱凤雪及各临床科室的主任、副主任、住院医师以及来自全国多个省市和地区的创伤救治专家参加了大会。参加此次成立大会的嘉宾还有来自北京市各级各类118家三级、二级、区医院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急诊、呼吸、心脏、神内、神外、肾内、妇产、放射、影像等科室的专家。成立大会由人民医院院长助理王天兵主持。

姜保国院长、赵越书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揭牌

首先,由郭静竹副书记宣布“创伤救治中心”成立。该中心的成立是经过医院党政联席会批准,并任命姜保国为创伤救治中心主任,王天兵为创伤救治中心执行副主任,王传林、朱凤雪为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创伤中心主任姜保国

姜保国院长介绍了“创伤救治中心”成立的背景和意义。他指出“创伤救治中心”是人民医院创建的第一个学科群模式,是在人民医院多个学科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严重创伤救治的目标和任务,设立的由几位专职人员和若干来自各相关临床学科的兼职人员(创伤救治专家团队成员)集合形成的一个“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作攻关”的学科群。试行一年来,学科群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个学科群的平台上,不同学科的专家相互交叉、渗透、整合的趋势愈加凸显,充分发挥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作用,解决了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自身技术全面提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率。实践证明,该学科群顺应了学科发展的潮流,对提升医院综合实力、推动学科发展以及医师个人能力都有着积极的作用。相信随着更多优势学科群的建立,会给学科发展带来机遇和活力。同时势必会创造更高的临床和科研效益。下一步,为保证学科群的建设良好地运行下去,医院将把“创伤救治中心”的规章制度、绩效考核、运行模式等机制列入管理日程。

姜院长特别强调“创伤救治中心”收治病人的标准有严格的界定,必须是严重复合多发伤;涉及2个部位或系统以上,需要多学科救治的病人。即限定于ISS评分大于16分,GCS评分小于12分,TI评分大于10分的多发伤(AIS两个部位以上)患者。也就是说,创伤救治中心的病人,如果不是复合多发伤,会到相应对症的科室救治。只有涉及多个学科的严重多发复合伤,才会被收治到“创伤救治中心”。

随后,创伤救治中心主任姜保国院长、赵越书记上台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揭牌。

创伤救治中心执行副主任王天兵以详实的数据汇报了该创伤救治中心取得的成绩:该模式运行一年以来,“创伤救治中心”专家救治团队发挥综合医院各学科优势,对多发伤患者采用一体化救治模式,救治ISS评分在16分以上的患者200多例,25分以上的患者70多例,40分以上的患者20多例。其中多名患者来院时已经生命垂危。在规范的严重创伤救治流程指导下,多学科救治团队齐心协力全力救治,仅1例病患死亡,充分体现了综合医院的整体实力。

最后,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王传林以多个实例介绍了创伤救治病患的流程和内容和该创伤救治中心的人员组成框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为独立临床学科,主要依托于医院创伤骨科及急诊外科,并整合原创伤救治团队中其他学科人员。该中心仅设置少量专职医生,其他医生为来自各临床专科的兼职人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救治中心的成立,将以多学科的专家团队、规范化的救治流程和全方位精准护理的为更多严重创伤病患带来生的希望。(钟艳宇)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