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心灵探索)

为什么容易心碎

只有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  肖蓉  赵可佳

2017年03月06日08:25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为了一场演讲比赛,你精心准备了很久,最后却没有获得名次,你大哭一场,决定再也不参加任何比赛了;被心仪已久的女孩拒绝,你心灰意冷,开始怀疑自己,甚至不再相信爱情;同事无心的一句玩笑,你便觉得他话中有话,对自己有看法,为此辗转反侧好几天……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种敏感、脆弱的“心碎”时刻,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玻璃心”。为什么有些人是“易碎体质”?

南方医科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肖蓉告诉《生命时报》记者,造成“玻璃心”的原因很多,除了与生俱来的人格特质,家庭教育、成长经历、社会导向等,都会影响个人的心理素质。尤其在童年、青少年时期,有些孩子虽然在家中获得良好的物质条件,却缺乏长辈的肯定,得不到精神层面的满足,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是“被爱、被关心”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倾向于从外部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很在意别人对他的看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在他们心中掀起千层巨浪。在旁人看来,这就是脆弱、敏感的“玻璃心”。另外,在学校中,很多老师、家长更看重学生的成绩,只要考得好就万事大吉,对其价值观塑造和心理健康关注较少。这种做法导致孩子进入大学、社会后患上了“空心病”,人生目标迷茫,不会自我调节情绪,受到一点挫折和批评便一蹶不振。还有,在成长过程中遭受的打击也会使人留下心理创伤,如童年时期因为相貌不佳被同龄人欺负的孩子,多年后仍然会对他人关于相貌的玩笑格外敏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容易“心碎”的人总是有一些共通点:太看重自我、过度在意外界的评价、自卑又自傲、追求完美、悲观主义。

肖蓉说,要想拯救自己的“玻璃心”,首先要学会接纳自己、认清自己。任何人都有敏感、脆弱的时候,我们身边很多坚强、成熟的人,或许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只有直面自己的不完美,思考如何纠正它而不是回避、视而不见,才能获得心灵的成长。其次,要学会寻求他人的帮助,不要羞于启齿。感到情绪低落时,切忌闷在心里,向朋友、亲人倾诉可以有效缓解负面心理。若长期处于敏感、脆弱的状态,影响到日常生活并无法改善时,就要咨询心理医生了。▲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