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有望再生
一直以来,牙槽骨、颌骨缺损患者通常采用手术“植骨”的方法来完成修复,即从患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取骨,再植入缺损部位,以恢复外观或功能,患者往往需要承受二次损伤的痛苦和风险。
近年来,北京口腔医院刘怡教授课题组围绕“基于宿主免疫调节的牙槽骨及颌骨修复再生”进行一系列相关研究,旨在提高干细胞介导的牙槽骨及颌骨组织工程技术。
以往组织工程学研究的重点在改善细胞或材料以促进再生,而刘怡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患者本身缺损部位的微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大量实验证明,通过改善颅颌骨缺损区域的微环境,能够促进颌面部骨组织再生,为组织工程技术成功应用于牙槽骨及颌骨组织再生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如果该研究能够成功应用于临床,颌面部缺损患者将无需承受二次手术的痛苦和风险,仅通过局部用药和手术,就能恢复功能和外观。前不久,刘怡教授凭借此项研究获得2016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
(武超)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