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用4D打印技术解除患者病痛

杨力勇

2017年02月10日08:25 来源:健康报网

近日,河南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一科利用4D打印技术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一名7岁的小女孩,出生后不久就出现顽固性肺部感染,用药控制之后很快就再次复发。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后,一方面向胸外科学术带头人赵松教授汇报,一方面成立治疗团队,缜密研究手术方案。通过追踪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团队注意到美国密歇根大学近期报道过类似病例,通过3D打印可吸收气管外支架悬吊支气管,并精确控制气管外支架在两年左右吸收,此技术被称为4D打印技术。

在赵松的指导下,治疗团队多次模拟推演手术过程,论证手术可行性。最终,决定实施4D打印支气管外支架悬吊术,并联系西安交通大学3D打印中心制作个体化的可吸收支架。

2016年12月30日,赵松和胸外一科副主任李向楠为患者实施了4D打印支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手术中用为患者量身定制的4D打印支气管外支架将狭窄段支气管环绕,并将支气管准确悬吊在支架上,软化的支气管随即复张,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现已康复出院。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症状未再出现,复查胸部CT及纤维支气管镜均示左主支气管通畅。

据赵松介绍,支气管软化症的治疗是胸外科长期未攻克的难题,按照传统的方法切除狭窄段的支气管创伤太大,并且会严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长发育。而置入气管内支架又存在排痰困难、支气管穿孔以及支架脱落等风险。气管外支架悬吊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技术,然而传统的气管外支架不可吸收,限制了支气管的进一步生长,不适合幼儿使用。此次手术采用的4D打印气管外支架针对患者的支气管进行个体化定制,并且使用的是可吸收材料,精确控制支架在两年左右完全吸收,既解决了患者之气管狭窄的问题,又不影响患者今后的生长发育,为支气管软化症的治疗打开了新的领域。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河南的胸外科迈入4D打印时代。(记者杨力勇 通讯员李季)

(责编:盛月、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