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儿科医生短缺 绝非涨工资这么简单
剑客
《从现在开始 应该给儿科医生涨工资》——为了应对儿科医生短缺,广东省人大代表提出这样的建议。据介绍,目前广州儿科医生的缺口为400人至1200人, 广州市妇儿中心的急诊科24小时值班,至少要有50名儿科医生才能安排过来,但目前是从其他病区调配医生,还出现了医生不愿去急诊科干脆辞职的情况。(新快报)
这已不是儿科医生第一次被关注。2016年1月,广东省政协委员秦鉴就借着《芈月传》热播为当代“少司命”——儿科医生的境况和待遇鼓与呼。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儿科医生严重短缺的窘境,其实已持续多时——近几年,广州市各大医院儿科急诊停诊的消息可谓此起彼伏。2015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岭南医院急诊儿科因为人手短缺暂停服务,该科入职的8名住院医师,有4人先后离职。若非国家规定三甲医院一定要开设儿科,许多医院早就扔掉儿科这个“烫手山芋”了,早在2012年,广州就有几家医院向上级部门建议取消本医院的儿科。
那么,儿科医生都到哪里去了?首先,是现有的儿科医生队伍不断萎缩。儿童的单次就诊费用低,儿科医护人员的收入在医院基本处于垫底的行列。儿科工作苦、收入低也就罢了,人身安全还得不到保障——儿科医生护士被攻击伤害的几率,恐怕只有急诊科可以“媲美”。所以,很多身心俱疲的儿科医生就用脚投票,彻底改行或是去了不用值夜班的高档民营儿童保健机构。其次,是新鲜力量补充乏力。由于执业环境的变化,医学院校在不少学生的心目中地位已跌落,从医也不再是医学生的唯一选择——每年60万的医学毕业生中,只有六分之一的人最终穿上白大褂。趋利避害,乃人之本性,远离儿科,也就成为新医生们的“理性”选择。
待遇当然很重要,但解决儿科医生短缺,却绝非涨工资这么简单。医生不是今日招生、明天上岗的速成职业,就是医学毕业生也不能马上执业。按照现在的规定,以学历最低的本科医学生为例,在五年的学习之后,还要经过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才有资格在医疗机构执业。也就是说,2017年招的医学生,最快也要在2025年才能补充到儿科医生的队伍中去……远水如何能救得了近火?
近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紧张,伤医事件频发。十年前,面对“90%的医护人员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学医”的调查结果,社会上讽刺挖苦的声音不绝于耳。结果到了2012年2月,厦门大学甚至以医学生免除学费来吸引生源!事实上,这次提出要为儿科医生涨工资的省人大代表,是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主任夏慧敏和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唐小平,都算是医疗行当里的自己人,能否得到舆论的回应未必乐观——在谈到医护人员待遇偏低的时候,一些网友是要求多想想农民工兄弟和环卫工阿姨的……
医疗,是一个需要长时间学习,长时间经验积累,没有完整双休日和节假日,承受高强度高风险,特别需要奉献精神的职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果可能是按下葫芦冒起瓢。今日,儿科医生短缺就为儿科医生涨工资;他日,老龄化降临,又到哪里去寻觅心内科、呼吸科医生?如果不能正大光明地把医护人员的待遇提上去、工作强度降下来,彻底改善执业环境,恢复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荣誉感,恐怕不仅儿科医生的短缺难以缓解,许多临床学科都将出现后继乏人的情形……
(作者是广州医疗界人士)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