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大医精诚说药王

李卫贤

2017年01月13日08:4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大医精诚”,被誉为“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自唐代至今广为流传,影响深远。现在中国许多医学院校把它作为医学誓言,来严格要求医务工作者,希望每个医生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

  “大医精诚”一语出自中国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是中国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其重要的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孙思邈的医学巨著《千金要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大医精诚”4个字,论述了医德的两个方面:一要精,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孙思邈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习医之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二要诚,医者要有高尚品德,以“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感同身受之心,发“大慈恻隐之心”,发愿立誓“普救含灵之苦”,不得“自逞俊快,邀射名誉”;“恃己所长,经略财物”。

  孙思邈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孙思邈,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孙思邈出生于一个贫穷家庭,史书记载他“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在这种情况下,孙思邈立志从医。

  孙思邈不仅精于内科,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而且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导尿术发明者。据记载,有一个病人得了病,撒不出尿来,孙思邈挑选了一根适宜的葱管,在火上轻轻烧了烧,切去尖的一头,然后插入病人的尿道里,不一会儿尿液顺着葱管流了出来。病人的肚子慢慢瘪了下去,病也好了。

  孙思邈重视预防疾病,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只要“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体形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

  孙思邈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对于“健康中国”仍具有传承作用。

(责编:权娟、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