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是心梗脑梗“第一元凶”
北京晨报:这都是属于“生活方式病”,是坏习惯慢性积累出的问题。
刘:习惯是一点点积累的,但病却可以在一瞬间爆发,比如有个病:“经济舱综合征”,最早发生在长途飞行的人身上,下了飞机就歪在那里了,一查,是“肺栓塞”。因为长途飞行,座位的空间狭小,人静止着,血液回流差,很容易形成下肢血管血栓,一站起来,血栓顺着血流跑到肺了,发生栓塞,就形成了比心梗致命速度还要快的“肺栓塞”。
现在这个问题越来越多见,不是因为坐飞机的人多了,而是因为血管有问题的人多,而且静坐不动的人也多了,就算你不坐飞机,长时间地坐那儿打麻将,看电视,也可能会出现。
北京晨报:为什么血管出问题的人会越来越多?
刘:因为血压高的人越来越多,高血压是血管损伤的第一“元凶”,血糖、血脂高对血管的损伤,都排在高血压之后。高血压先破坏了血管,血糖血脂高随后“助纣为虐”,但人们偏偏对高血压最不重视,而且高血压的发生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因为压力太大了。
从小学开始就各种补习班,竞争这就开始了,一直到研究生毕业,学业压力刚减轻,又来了就业压力。人只要有压力,血压就要升高,一开始是功能性的,久而久之就成了器质性的,结果不到三十岁已经“压”出高血压,高血压转而开始“压”坏血管。
中国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很差
北京晨报:既然血管病是全身性问题,心梗、脑梗时,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也不会太好吧?
刘:很常见的,比如来了个心梗的病人,支架已经没机会了,必须搭桥,搭桥就是从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架在心脏已经堵上的血管上面,让血流从新的血管流过去,一般是在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但是一检查,他的大隐静脉已经病变严重,和冠脉的病变程度差不多,根本不能用,结果是,这个病人需要手术,而医学的搭桥技术也可以给他一次自救的机会,但他自己的血管不争气,生存的机会还是被自己断掉了,只能药物维持,但到了需要搭桥程度的心脏,药物维持的效果已经非常有限了,随时会发生致命的心梗。
所以,我虽然是外科医生,但每次看病都要花很多时间做健康教育,但中国病人对医嘱的依从性很差,有90%以前在我这看过的病人,接受过教育,但最终还是没管住自己,结果又来了,甚至要“二进宫”的手术。
北京晨报:您还兼任医院医务处长,这是个是非之地吧!
刘:医务处解决最多的就是医患纠纷。最近我们把十几年的医患纠纷做了总结,认真地归纳了一下,发现其实90%的纠纷中,没有医生的责任,但纠纷就是发生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病人对医学不了解。我们的医生有时候抢救了一整天,到晚上病人还是没救过来,医生疲惫不堪不说,自己心里也难受呀,但是家属这时候打过来了,医生全力以赴就这个结果?
我自己多年前有个病人,是动脉瘤,而且是不马上手术就要死亡的那种危重类型的,但当时我们医院还没有进行手术需要的材料,要是等材料批进来,至少要等一个月,我只好告诉家属,直接去厂家买吧,一是快,二是还省了进医院的5%加价。但是这个人病情很重,最后还是去世了,家属马上告我让他用了医院没审批的材料……唉,那次,我第一次体会到心寒的感觉了。
北京晨报:病人怎么能找到你?挂特需门诊?
刘:我就在普通门诊,14元挂号费的那种,我不出300元一次的“特需门诊”,因为很多找我的是外院或者外地的,当地医院无法判断,慕名而来的,并不是因为病情复杂来,要是出“特需”,他就得花300元挂号,我觉得不用花那么多钱我就可以给他诊断清楚。
北京晨报首席记者 佟彤
■小贴士
经济舱综合征
2000年11月,一名28 岁妇女自澳洲搭机飞抵伦敦希思罗机场时,猝死在入境厅,肇因于长时间坐在狭窄的经济舱,无法移动双脚而造成小腿血栓,一旦双脚再度移动,血栓转移到心脏或肺部,而造成猝死。
飞机的经济舱座位狭小,加上飞行期间不断吸入过滤的干燥空气,而使得血液变得浓稠,因此比较容易产生血栓,医学界人士就此呼吁:登机前服用阿司匹林、飞行途中多活动、多喝水。
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就是走路时,患病下肢出现酸胀不适感,以致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休息一段时间后这种不适感消失,又可以继续走路。
有主动脉缩窄的病变时,由于缩窄的血管供血不足,下肢血压下降,而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发凉,由此导致间歇性跛行,这一点可以归为“血管性间歇跛行”。
跛行距离是从走路开始,到出现疼痛时的行走距离,严重的病人走50米至100米就可以出现明显的不适和疼痛,疼痛缓解时间是指出现疼痛后,经过休息疼痛缓解,从疼痛到不痛的这段时间称之为疼痛缓解时间,一般病人的缓解时间为2分钟至5分钟。
主动脉瘤
一般都在动脉瘤逐渐增大时发生疼痛,性质为深部钻孔样。胸主动脉瘤多在上胸部或者背部,肩胛下向左肩、颈部、上肢放射。腹主动脉瘤则主诉下背部疼。如果疼痛的强度增加,可能预示着即将破裂。
压迫邻近组织如上腔静脉、肺动脉、气管、肺和左喉返神经、食管,可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呼吸困难、咳嗽、喘鸣,甚至继发感染、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等,降主动脉瘤可侵袭椎体,压迫脊髓引起截瘫。
心脏冠脉支架手术
用来改善冠心病引起的心肌供血不足,心脏动脉阻塞的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穿刺血管,使导管在血管中前行,到达冠状动脉开口处,用特殊的传送系统将支架输送到需要安放的部位,放置、撤出导管,之后结束手术。
病人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接受手术,本手术属于内科范畴。
- 人民健康APP
人民好医生APP
热门点击排行榜
联系我们
人民健康网微信 微信号:rmwjkpd 公众号:人民网健康 |
人民健康网微博 微博昵称: 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
电话:010-65367951 邮箱:health@people.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