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17项看病“拍片”京津冀互认

2016年12月27日09:20 来源:北京日报

  昨天,京津冀三地继27项检验结果互认后,携手推出三地影像检查结果互认,涉及102家医院。2017年1月1日起,在不影响患者疾病诊断的前提下,头部CT、胸部X射线检查、颈椎磁共振成像等17项影像检查在三地任一家试点医院不必再做重复检查。

  17项均是最常规检查

  昨天,北京、天津和河北卫生计生委联合宣布,自2017年1月1日起,三地正式启动医疗机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

  医学影像学作为一种医疗辅助手段用于诊断和治疗,诊断方法主要包括透视、放射线片、CT、MRI、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三地资料共享后,患者在京津冀任一试点医院获得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在其他试点医院就诊时仍然被认可。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在不影响疾病诊断治疗的前提下,对已获得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患者不必再进行重复检查。

  首批共享的医学影像检查资料项目有17项,包括7项常规医用X射线摄影、5项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CT)检查项目、5项磁共振成像(MRI)检查项目。这些项目均是医学影像学科最常用、易于标准化且有一定地方共享工作基础的检查项目。

  为保证诊疗质量,一些特殊情形需要重新做检查。比如,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容易产生较大变化,且对疾病诊断有一定影响的;既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有明显时效性,对疾病诊断难以提供参考价值等特殊情形,其他试点医院应对有关共享项目进行复查。

  102家医院首批共享

  进入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试点的首批医疗机构共102家。其中,北京共享医院包括同仁医院、儿童医院等14家市属医院,以及协和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等共计31家医院。天津共享医院26家,河北45家。

  根据试点情况,三地将逐步扩大共享项目和共享医疗机构范围。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三地还将建立退出机制。对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质量和管理出现违规行为的试点医院,将督促其限期整改,甚至取消其试点资格。

  共享项目用“-GX”标识

  为方便医务人员和患者识别,明年1月1日起,这102家医院的影像检查资料上,将标注“-GX”标识,作为共享的统一标识。

  为了保证诊疗质量,京津冀三地卫生计生委效仿之前27项检验结果互认时的做法,组织三地医学影像质量控制中心共同开展质量控制。由新组建的京津冀医学影像检查资料共享工作专家委员会,指导各地开展人员培训、现场检查、图像评分等工作。同时,三地制定《京津冀三地医学影像检查图像资料共享指南(试行)》,提供技术指导规范。

  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医学影像检查资料互认是继检验结果互认、六大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后,京津冀推出的又一医疗卫生领域的民生举措。这些措施实施的目的是方便患者就医,减轻患者负担、降低医疗费用,同时提高区域内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链接

  北京31家共享医院

  ●北京医院 ●协和医院

  ●医科院肿瘤医院 ●北大第一医院

  ●北大人民医院 ●北医三院

  ●北京肿瘤医院 ●北大首钢医院

  ●航天中心医院 ●北京华信医院

  ●民航总医院 ●北京博爱医院

  ●煤炭总医院 ●北京电力医院

  ●北京燕化医院 ●宣武医院

  ●北京儿童医院 ●积水潭医院

  ●安贞医院 ●朝阳医院

  ●天坛医院 ●友谊医院

  ●佑安医院 ●地坛医院

  ●同仁医院 ●首都儿研所

  ●世纪坛医院 ●北京胸科医院

  ●北京潞河医院 ●复兴医院

  ●大兴区人民医院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