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老年人,该如何当好“婚恋E族”?

2016年11月29日13:50 来源:中国妇女报

清新时髦的网络语言、五花八门的网络表情、开放活泼的网友对话……曾几何时,这些看似与老年人相去甚远的“触网”经历,如今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聊天交友已经在老年人群体中广为流行。与老年网民的“触网”经历相伴而行的是,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22亿,空巢独居的老人接近1亿,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

当网络交友的开放性和广泛性与单身老年人的择偶需求“相遇”时,就催生了一批想通过网络交友、恋爱甚至结婚的老年人“婚恋E族”。然而,他们在享受互联网便捷的同时,不少老人在网上不慎交到了损友、贼友,被骗走钱财,懊悔不已。老年人在网络交友过程中,如何辨别“陷阱”和“馅饼”,在满足择偶需求的同时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需要时刻擦亮眼睛。

单身老人的网络“红娘”

网络交友,的确已经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不再囿于狭小的“街坊式”人际交往圈,他们转而“触网”,在广阔的网络中获取信息、丰富生活、互动交友。

打开QQ,搜索关键词为“单身老人”的QQ群,“深圳单身老年人交友”“北京老年单身婚恋”“单身老年人征婚交友”……以“老年人婚恋”为主题的QQ群不胜枚举。在这些群QQ里,往往有数百位成员,年龄基本都在45岁以上。

在一个名为“深圳单身老年人交友”的QQ群内,有数百位群成员,这个创建于今年3月份的QQ群在群公告中写道:“子女已经长大,自己还是单身,希望在深圳的单身老年人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伴侣,相扶到老,群友可以私下互动联系,若有欺骗、骚扰或违法之举,请及时通知我或举报,会做相应处理或诉诸法律。”

“艾灸对人体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也有禁忌,不是人人都可以”“刚和女儿吃完饭,不知道为什么,又失控了,想起了去世的老伴儿”……QQ群内热闹非凡,消息不断刷新,众多单身老人互诉生活烦恼、交流生活经验。一位单身老人则直接表达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有个家,一个温馨的家,一个充满爱意浪漫满屋的家,一个举案齐眉相互理解包容的家,一个子孙绕膝充满生机的家。年龄小的请勿扰,谢谢加我和关注我的姐妹。”

群内一位64岁的女士告诉记者,这个QQ群内的成员都是单身老人,由于大部分都已退休在家,有很多时间可以在群内聊天交友,这里就像他们的一个港湾。“大家可以尽情诉说生活中的烦心事,也可以表达自己对另一半的要求,可以做普通朋友,也可以发展成为夫妻。”她说,群内已经促成了几对单身老人,他们都退出了群,因为群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一旦找到老伴,必须马上退群。

这些单身老年人交友群,不仅成为老人们倾诉、交流的平台,有时他们还会相互邀约一起出游。在一个名为“北京老年单身婚恋”的QQ群里,老人们相约到北宫国家森林公园一日游,众多群成员纷纷相应。一位群成员告诉记者,他们经常组织去北京周边爬山、远足,“可以说,是网络充当了‘红娘’,给我们牵线搭桥,促成了一些单身的老年人在一起。”

不仅是在QQ平台上,一些微信、网站、APP也关注到了单身老年人的需求,吸引了众多单身老年人的目光。通过这些线上平台,一些单身老年人的人际交往圈得以拓展,并最终找到了另一半,实现重组家庭的愿望。

网上找到“黄昏伴侣”

一方面,可供老年人婚恋交友的网络平台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老年网民及单身老年网民的数量也在持续增长。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今年在北京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其中,60岁以上年龄段的网民占比为3.7%(2627万人)。国家统计局今年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占总人口的16.1%。按照目前全国拥有2627万60岁以上老年网民计算,我国老年网民占老年人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1.8%,这也意味着,我国每1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至少有一名是网民。随着老年网民所占人口比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单身老年人有了更多机会在网上寻找另一半。

64岁的李先生和59岁的刘女士都是上海人,他们各自离婚已有20多年。两个人在上海一家专门面向老年人服务的网站上认识了。他们经常相约在论坛和聊天室聊天,并渐生好感。两位老人还参加了该网站的网友年会,正式见了面。

刘女士刚开始还有些害羞,但经不住一帮老年网友的“起哄”,最终答应和李先生谈恋爱。如今,这对网友已经正式结为夫妇。

这家网站负责人说,通过他们网站相识后,至今已有4对老人“网恋”成功,携手走入婚姻。

也有一些中老年人是在孩子的鼓励下才下决心到网上试一试。

李丽(化名)今年57岁,是位离异的单身母亲。从儿子4岁起,她就独自撑起一个家。去年,儿子考上了大学,因为寄宿,每到周末才回家。儿子怕母亲一个人太孤单,就动员母亲找一个老伴,并帮母亲在一家大型婚恋交友网站上登记了资料。

“我一个人生活了这么多年,并不急着找老伴。一开始上网交友,只是出于好奇。”李丽说,有一天,她在网站上搜索本地50岁~60岁的单身男士时,跳出来许多符合标准的男士,她选择了一位比较有眼缘的打了招呼,没想到得到了热情回应。经过了解得知,这位男士现年57岁,4年前丧偶。经过一段时间的网络聊天,他们互生好感,于是两人开始约会。短短4个多月后,他们便决定一起走入婚姻。

“馅饼”也会变成“陷阱”

“交友容易,征婚难!”QQ群中一位单身老人感叹到,在网络上虽然能够认识天南海北很多有着相似经历的老人,但仅仅适合做普通朋友,“一旦回到现实中,各种问题就来了。”她说,网上有些老人只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甚至有些并不是单身却声称自己单身;有些虽然认真却因异地原因,心有余而力不足;还有些人抱有一定目的,为了对方的房产或存款等。

然而,老年人网络婚恋让人担忧的不仅仅是“不真诚”“有目的”,一些老人在网络婚恋交友的过程中,甚至面临被诈骗的风险。

山东省济南市的王大爷就遭遇了网上交友骗局,被骗走数千元积蓄。

年过六旬的王大爷退休后便一直赋闲在家。由于老伴早已去世,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儿媳便给他买了一台电脑,为其解闷。随着电脑操作的不断熟练,王大爷开始越来越喜欢上网聊天,也因此萌发了“在网上找个老伴”的想法。

在网上,王大爷结识了一位名叫“懂你”的女网友,在交流中,“懂你”称自己是一位52岁的单身老人,和女儿一家住在山东,也想找个老伴共度余生。在聊天中,王大爷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毫无保留地如实告诉了她。

一天晚上,“懂你”突然告诉王大爷,称自己突然查出患上了肿瘤,急需一笔手术费用。王大爷二话没说便往对方提供的账号里面汇了3000元人民币。当天晚上,“懂你”在QQ上对王大爷表示感谢,但又称医生表示还差2000元才能住院。深信不疑的王大爷随后又汇了2000元。但“懂你”从此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了。直到此时,王大爷才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骗子,心中难过不已,猝然病倒。

无独有偶。有媒体曾报道,天津市60岁的赵女士于通过QQ结识了男子罗某,很快赵女士坠入爱河。不久罗某称买车缺钱,找赵女士借走5000元钱。没过几天又说生意上差5000元资金周转,就这样多次骗走赵女士人民币总计14万元。两个月后,赵女士发现罗某人间蒸发了,这才察觉到被骗。

注意保护隐私,杜绝钱财借支

长期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的北京律维银龄研究与服务中心负责人卢明生律师认为,网络择偶模式客观上扩大了交际范围,给真诚想择偶的单身老人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相应的风险也随之扩大。

他认为,网络择偶模式缺乏审核机制,亦无责任承担主体。无论是QQ群还是微信群,召集者多为热心人士,纯属公益。入群及出群均为自愿,无论是群主还是拉群人,均没有审查入群人员的能力及义务。这便难免混入“不怀好意”之人,要么是通过假意恋爱欺骗;要么是借助老人基于对群的信任,对老人兜售各类保健、理财、旅游等产品骗取老人钱财。因平台本身无审核义务,既加大了老人交友风险,若情感、钱财被骗时,亦难维权。

同时,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是,老年人的网络风险识别能力较差,隐私信息易泄露。老年人运用网络技术的能力相对较弱,防范网络风险能力则更差。一些老人知道如何上传信息至网络空间后,常会急于分享自己的家庭信息供好友分享,而不注意私密保护。其他人可以轻易从网络空间了解到老人的家庭成员、居所、经济状况等信息,无形中给家庭风险留下隐患。而有人则可能故意上传虚假的信息,虚构家庭情况,以蒙蔽潜在的交友对象,诱使老人上当受骗。

此外,在卢明生看来,网络交流难呈现真实性格,与现实生活易生矛盾。网络交流中常限于文字、图片,另一端很容易隐瞒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一方对另一端的文字表达亦容易仅凭自身感觉领会。网络沟通可能很快就能互生好感,这也是为什么网恋容易产生闪婚的原因所在。而即时聊天工具文字表达的局限性,又容易产生误会,稍不注意亦能无端伤情,甚至造成其他不良后果。

“老年人通过网络择偶时既要认识到它的便利性,也要注意到它的局限性与风险性。在注意自身及家庭隐私保护的同时,审慎交往,杜绝任何的钱财借支。当然,一旦有何风险应及时告知家人并报警。”卢明生建议。(记者 韩亚聪)

(责编:许心怡、聂丛笑)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