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我国城镇成年人80%以上在工作中以静坐为主,城乡居民走路出行比例不足一半

全民健康大处方⑧:别“宅”了,动起来!

本报记者 王君平 王伟健

2016年11月25日03:4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静坐少动诱发疾病

吃得越来越好,“宅”得越来越深,慢病越来越多。缺乏身体活动,已成为国人慢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2岁的雷女士在一家美国药企北京公司上班,上楼坐电梯,出门开汽车。她经常加班加点,没时间运动。前几年,腰椎间盘突出折磨得她痛不欲生,医生说做手术也解决不了问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龙潭湖公园遇到了一位八段锦教练。刚开始练习时,做几个动作就要休息—下。几年下来,雷女士身体有了明显变化,各种病痛基本好转。在她的示范带动下,公司里的“老外”都主动加入练习,上班间歇站起来,做几遍“两手托天理三焦”和“调理脾胃须单举”,掀起一股健身热。

在大城市里,雷女士的经历颇有代表性。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城镇成年人中有80%以上的人采用静坐伏案或静坐为主的工作方式;城乡居民采用步行作为交通方式的人口比例不足50%。身体活动减少,导致我国城乡居民体质和健康状况明显下降。

2014年全国国民体质监测数据表明,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超重率分别为32.7%和41.6%,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1.8个百分点;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肥胖率分别为10.5%和13.9%,比2010年分别增长0.6和0.9个百分点。超重与肥胖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成年人、老年人体质的突出问题。专家分析,尽管国民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水平略有增长,但反映最大力量的握力指标继续下降。20—59岁各年龄组人群握力、背力呈现下降趋势,尤为突出的是成年男性的握力、背力等指标下降明显。

吃得越来越好,“宅”得越来越深,慢病越来越多。缺乏身体活动,已经成为国人慢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是缺血性心脏病、糖尿病、乳腺癌、结肠癌等疾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清华大学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蔚东认为,慢性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民众健康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与运动、环境、饮食密切相关。老百姓在看好病的同时,更希望少生病。如果单纯依靠医疗卫生服务,难以有效保障全民健康。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势在必行。

全民健身经费拮据

国内健身事业经费人均仅为6.16元。政府投入偏低,主要依赖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局面尚未改变

在北京东单体育中心,110余名健身气功初学者参加了两个半月的免费健身气功八段锦培训。9位国家级健身气功社体指导员组成的辅导团进社区、进单位,为健身气功爱好者免费指导。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是北京市东城区体育局“接地气”的惠民实事,赢得了百姓点赞。

全民健身是一项公共产品,但财政长期保障不力。据统计,全国全民健身事业经费人均仅为6.16元。全民健身经费虽然纳入财政预算,但是各级财政的预算支出有较大不确定性,经费主要依赖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局面尚未改变,影响了全民健身事业的快速发展。

《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明确,到2020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35亿。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刘国永表示,全民健身的意义不是简单的强身健体,而是与经济、教育、文化、养老等事业相融合,形成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

据调查,在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没有室内健身场所,户外的体育设施也相对简陋,数量和种类都偏少。公共体育场馆和学校体育设施对社会开放程度和利用率依然不高。全国公共体育场馆平均开放率为86%,其中7个省(区、市)开放率在80%以下。全国有15个省(区、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在50%以下, 只有5个省(区、市)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80%以上。

李蔚东认为,全民健身不只是解决体育场所不足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树立大健康理念,推动健康领域供给侧改革。我国健康供给侧的基本现状是,以疾病诊治和医疗干预手段为主,从疾病医学模式向健康医学模式转变还只是停留在理念上,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无法实现健康资源的有效配置。

变医保卡为健身卡

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在医疗中就少花费7—8元。刷医保卡健身已成为不少城市激活医保个人账户的举措,实现了健康关口前移

因为长期伏案工作,家住苏州市姑苏区彩香三村的杨宁得了颈椎炎,去过医院几次,除了理疗,医生还劝他多游泳。听说健身消费可以用医保卡里个人账户的余额,杨宁办了一张健身卡,天天运动。

2003年5月,苏州市体育局在全国首创“阳光健身卡”,2006年苏州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正式加入,开始实施医保部分资金划转阳光健身卡。市民医保卡上的余额积累到一定数量之后,部分金额可以用作健身卡消费,持卡人可以在市区内指定的场馆刷卡健身锻炼,并能享受一定优惠。

苏州是国内首个开拓医保健身功能的城市。今年上半年,阳光健身卡消费总金额达998.8万元,新增申请阳光健身卡1万余张,总发卡量超过10万张。江苏省内已有8个城市实行医保卡健身计划。刷医保卡健身已成为不少城市激活医保个人账户的举措,“钱从哪儿来”不再成为困扰健身人士的问题,实现了健康关口前移。

苏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秘书长邓一国说,推出医保健身“一卡通”,目的是倡导全民健身,普及“多运动锻炼,少花钱看病”的理念,鼓励市民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一方面,拓展医保账户的使用范围,由治病向防病转变;另一方面,培养市民良好的健身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为未来储蓄健康。

在运动健身中多投入1元,在医疗中就少花费7—8元。李蔚东说,加大健康保障前端的投入,是实现人民健康投入产出比达到最高的手段。苏州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强调,从疾病保险到健康保险,阳光健身卡推动参保人员转变理念,从重视单纯的治疗到防治结合,从以药物治疗为主到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源头上控制疾病发生的风险。

国外类似的研究显示:政府投入1美元修建健身步道,其效果相当于2.94美元医疗投入;1美元的体育活动投入相当于10美元疾病预防投入、100美元疾病治疗投入。日本政府出台政策,推动企业关注员工健康。有公司规定,超重的员工每减轻1公斤,就可获取5000日元礼券的奖励。

全民健身具有投入少、产出大、见效快等特点,是非医疗干预中最积极、最有效的重要手段。李蔚东说,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将产生政策的叠加和递增效应,有助于构建攻防兼备、标本兼治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

刘国永认为,健康不仅仅是疾病能得到治愈,更重要的是创造健康的生命状态,提升生命质量。只有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构完整的“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全面小康”链条,才能让民众享受到健康红利。

■延伸阅读

怎样避免运动伤害

运动伤害专指因运动而产生的身体特殊伤害情形,比如受伤、晕眩、休克等。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当的运动形式、运动强度、运动量,能较好地防控运动伤害。

首先,正确选择运动形式。最安全的运动形式是运动强度为中等,且与对方直接接触、对抗、碰撞较少的运动。所以,当我们参加运动时,不要一开始就选择强度很大、对抗特别激烈的运动形式,而应该选择强度较低、没有对抗或者对抗机会很低的项目。

其次,树立正确的运动目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参加运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身体健康,提高身体机能,不要在其中增加竞技的色彩。

第三,量力而行。最初参加运动时应该将运动强度控制在中等强度或者是有氧水平,如选择步行、游泳、跑步这些有氧运动形式,同时把自己的心率控制在120—150次/分钟。

运动中循序渐进,运动强度逐渐由低向高过渡、运动时间由短向长过渡、运动频率由少向多过渡。首先增加的是时间和频率,之后再增加强度。运动时间与频率的增加能提高身体对当前强度的适应能力,同时提高自身的身体状态和运动水平。

例如,最初运动时可以选择散步,一开始可以是每天15分钟、每周3次,经过2至3周之后,可以把运动时间提高到每天30分钟,运动频率提高到每周5次,再经过2至3周,把散步改为强度较高的快走,运动时间和运动频率如散步时一样循序渐进,之后就可以把快走改为慢跑。 

(摘自国家体育总局网站)

《 人民日报 》( 2016年11月25日 19 版)

(责编:王吉全、许心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