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秋冬季易中风 中老年人控制“三高”预防中风

2016年10月26日09:37 | 来源:羊城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秋冬季,易中风 中老年人控制“三高”预防中风

演讲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陆正齐

副主任医师 伍爱民

台风到,下雨天。上周五在天河区石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计免厅,一大早就来了不少读者,风雨无阻地等待着羊城晚报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一起举办的“正视中风,可防可治”健康大讲堂开讲。“哪些人容易中风?床头三件宝:安宫牛黄丸、银针、阿司匹林,到底行不行?家人中风后该如何处理?”神经内科专家抛出一连串我们平时都十分关注的话题,立马吸引住大家的注意力。

A

吸烟熬夜,40多岁人群中风增多

脑卒中是我国人口致残和死亡的第一原因,并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40岁-65岁是脑卒中发病的高峰期。目前由于吸烟、酗酒、肥胖、熬夜、生活不规律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脑卒中的患者日趋年轻化,40岁左右的患者因脑卒中就诊的情况屡见不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陆正齐介绍,过去脑卒中一般多发生于老年人,但近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紧接着,他举了个例子:某高校的一位中年领导,平时血压高,吃着中药。有一天晚上,爱人不在家,他自己夜里起来上厕所时,突然感觉左侧肢体无力,于是赶紧找来家里常备的安宫牛黄丸服下,吃药之后又能行走,所以就没有及时去医院就诊,结果第二天突发中风,虽人抢救过来了,但左侧肢体完全偏瘫。

“发生脑卒中,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家庭以及患者本人,从经济到精神都是极大的负担。”陆正齐教授说,脑卒中俗称“中风”,通常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其中缺血性卒中占了85%。

陆正齐提醒,通常每年进入深秋,脑卒中就已进入发病高峰。他解释,这是因为季节寒冷,随着气温降低,人体内肾上腺素水平增高,体表血管就会收缩,血压会升高;温度下降,人体内的血液流动速度随之变缓,黏度也有所增加。所以,秋冬转季,中老年人更应预防中风的发生。

B

一过性的“小中风”,往往易被忽视

中风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的,主要是大量的“小中风”没有引起患者足够的重视。陆正齐又举例说,某单位36岁的张经理,每天晚上都有应酬,基本凌晨才回家。发病头一天晚上应酬到凌晨两点钟,第二天起床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两三分钟后恢复。当天发作十几次,他爱人是医生,晚上回家发觉老公的症状后,立即送医院急诊。结果检查头颅MRA发现,他的左侧大脑中动脉接近闭塞,头颅MRI已经发现大片低灌注脑梗死。医生说,再晚一点送医院很可能有生命危险。

陆正齐表示,像张经理这样“小中风”发作的案例很多,卒中发生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征兆,包括突然间口齿不清、说话模糊、口角歪斜、一侧肢体乏力等,这其实是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这些症状可能维持几分钟至数小时,不超过24小时。“由于这类症状间断出现,时好时坏,让人意识不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因‘小中风’送医院急诊的病人不到一半。往往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专家强调,中风有些前兆要引起我们的警觉,可以借助三个方法来识别早期脑中风——

第一,微笑测试。要求患者露齿微笑,看一看患者的嘴歪不歪,脑卒中病人的脸部会出现不对称。

第二,举手测试。要求患者伸出双手臂平举,如果一只手下垂,则非常危险。

第三,言语测试。请患者重复一句简单的话,看是否言语表达困难或者口齿不清。

这三个测试可分别早期发现面瘫、偏瘫及语言障碍,有70%-80%的准确性。当出现上述任何一个卒中征象时,尽快送医院治疗。

C

“三高”人群,控制达标预防中风

中风风险到底有哪些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伍爱民指出,有些因素是可控的,有些因素是不可控的。不可控的因素如年龄,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均和年龄呈正相关,55岁以后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增加10岁,发生脑卒中的概率增加1倍。另外,男性的脑卒中发病率远远高于女性。

而中风可控的因素,比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则是一定要好好控制的。伍爱民特别强调,“三高”可谓是中风的三大“推手”。高血压是目前研究显示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收缩压超过160毫米汞柱或者舒张压超过95毫米汞柱,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临床上患者往往依从性不好,常常有擅自停药的现象,导致血压控制不好”。此外,对于糖尿病病人,日常的血糖如果控制不好,同样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伍爱民强调,控制胆固醇是预防卒中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已经发生过卒中的人,更需要通过控制胆固醇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复发。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预防“三高”,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等,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脑卒中的发生。

D

中风救治,3小时以内为黄金治疗期

一旦突然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神志不清、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发音吞咽困难等中风症状时,家属该怎么办呢?陆正齐称,就必须立即拨打“120”,紧急将患者送到有条件的医院救治。

伍爱民强调,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就医时机非常关键。正常脑组织在缺血3小时后就可能出现不可逆变化,6小时后缺血脑细胞将出现坏死。如果脑梗死的病人及早就医,就可能在脑血管没有完全梗死之前,恢复氧供和血供,从而恢复脑细胞的全部或部分功能。如果是出血性脑卒中,治疗上以脱水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为主,严重的病人需要手术治疗(血肿清除或开颅减压,少数情况是介入手术)。

因此,当家属发现患者中风,第一件事是拨打120,尽快在黄金3小时内送病人到附近有卒中病房资质医院(县、市级以上医院)的急诊室抢救。医生会根据不同的发病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类处理。

Tips

床头“三宝”防中风到底有没有用?

坊间传闻:脑血管疾病患者床头有三个宝,即安宫牛黄丸、阿司匹林和银针,陆正齐表示,其实均不可靠!非但救不了病人反而耽误了时间。

陆正齐呼吁,在脑卒中危急时刻,不要随意口服安宫牛黄丸,不要口服阿司匹林,更不要自行用银针治疗,早往医院送才是“正道”。

他解释,安宫牛黄丸只适用于昏迷病人开窍和减少脑水肿,而对血小板降低、血管堵塞者无效。“脑卒中患者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流失,脑细胞也渐渐在死亡。”

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可防止血小板在血管破损处凝集,在医生指导下长期低剂量服用能帮助预防中风,但中风发作时服用,不但不能溶掉血栓,反而容易导致脑梗死后出血转化,对超早期溶掉血栓不利!

在电视剧中经常会有用银针扎手指放血抢救中风病人的剧情。陆正齐说,扎银针对于昏厥休克的病人或许有用,但中风是经过很长时间血管被血栓堵塞引起的,只靠针刺穴位来治疗效果不大。因为患者中风的病源无法根除,说扎一下针放几滴血就能治好中风、起死回生,纯粹是对患者不负责的表现。

所以,一旦中风发生,最重要的是拨打120,送医院抢救!(记者 余燕红 通讯员 江澜)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