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老人空巢又“空心” 这五条让老人乐享晚年

2016年10月17日13:07  来源:中国妇女报
 
原标题:四成老人“空巢”又“空心”“一二三四五”乐享晚年

  人到晚年,为事业、家庭和儿女操劳了一辈子,本该好好享享清福。然而,有很多老人却开心不起来,身体状况不断走下坡路,心里承受着孤独和寂寞。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人增加到4.18亿人,占比提升到29%。

  曾经生活和工作中的顶梁柱却慢慢成为无事可做的“糟老头”和“老太婆”,曾经充实的生活一下变得空空荡荡。不到饭点儿乱溜达、没事守在电话旁、沉默寡言一个人……许多独居的老人都说自己的心总感觉空空的,每天活不出滋味。年纪大了觉也少了,经常天没亮就醒。可起了床也无事可做,不是屋里黑着灯开着电视坐一天,就是出去漫无目的地遛弯儿,有时不知能去哪儿,就搭上公交车,从始发站坐到终点站,再坐回来……据民政部统计显示,我国40%的老龄人口是“空巢老人”,2015年空巢老人已超过1亿;全国老龄委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50%,大中城市达70%。“空”成了他们生活的主题,寂寞、怀旧、失落、挫败和衰老感缠绕着越来越多的“空心”老人。

  针对许多“空心”老人的健康情况和心理需求,本刊特别邀请了权威老年保健和心理专家一起开方,为老年朋友们推荐了“一二三四五”五件驱除孤独的法宝,以期帮老人们多些快乐,少点愁容,不再“空心”生活,踏踏实实地享受幸福晚年。

  一个“中心”是健康

  健康的身体是安享晚年的保障。大家熟悉的“一零定律”,就是把身体健康看做“1”,其他则是后面的“0”,身体垮了,其他都没了意义。

  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刘晓红建议,老年人睡眠起居要有规律;每天坚持晒太阳15~20分钟,但要避免暴晒或中暑;每天喝水6~8杯(每杯200毫升),少量多次为宜;餐餐有蔬菜,天天有水果,种类多样化,并且控制油、盐摄入。

  从健康管理上来看,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应随身携带医保卡、自制急救卡(写明姓名、住址、联系人电话、血型、主要疾病和用药)和急救盒(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学会自我监测脉搏、体温、血压等;每半年体检一次为宜。另外,情绪健康不可忽视。

  做到“两点”一身轻

  1.糊涂一点。很多老人爱把 “我走的路比你过的桥还多”挂在嘴边,老人们是有生活智慧,希望孩子多听。但年轻人也有自己的主见,想法跟老一辈有很大分歧。意见一旦被挡回,老人心理会有很大的落差。北京老年爱心传递热线创始人徐坤建议,一方面老人要调整好心态,对儿女的生活“难得糊涂”;另一方面,子女要多忍让多尊重,遇事主动征求父母意见,耐心倾听。

  2.潇洒一点。许多老人一辈子忙工作、忙儿女,年轻时的兴趣爱好都放弃了,是时候关心一下自己了。美国耶鲁大学研究发现,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可以帮老人增寿7.5年。养花、遛狗、下棋、钓鱼都能让生活更有滋味。徐坤建议,老年人可带上老伴,出去看看,畅游山水,不仅能开阔眼界,心态也会更年轻。

  三个“忘记”更快乐

  1.忘记年龄。从心理学上来说,怕老和怕死紧密相连,对死亡的恐惧是人的本能。但我们缺少死亡教育,多数人无法正确面对死亡。徐坤建议,儿女们应该多关心、多观察老人的情绪;社会也应建立一种支持体系,让老人了解死亡是生命的必然规律。忘记自己的年龄,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的。

  2.忘记怨恨。不要总回忆过去的仇怨和坎坷。徐坤说,这一辈的老人可以说经历过很多苦难,但事情过去了就不要再计较和纠结,因为它们和如今的幸福生活比起来都微不足道。

  3.忘记欲望。适度的欲望可以督促人努力奋斗,但这多针对于年轻人。步入老年,工作上已退到二线,生活上节奏减慢,收入也会减少。徐坤建议,老年人需要在追逐欲望和知足常乐间,找到一种平衡,把目光多放在已得到的事物上,少去和他人攀比。

  “四老”陪伴不空虚

  1.有个老伴。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美国研究发现,伴侣和婚姻生活对老年人健康意义非凡。如果夫妻间经常散步、谈心、闲庭憩坐,往往会勾起美好回忆,使双方心理年龄年轻化。

  2.有个老友。人是社会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林恩?伊莱斯研究发现,与5个以上亲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触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寿7年。

  3.有个老窝。家给人一种熟悉和安全的感觉,人老了更需要这种归属感。不少儿女在外工作把父母接了过去,但陌生的环境会让老人感到孤独。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杨萍建议,这种情况下,儿女更应该多和父母交流,抽空带他们转转,熟悉下周边环境,提升安全感,为他们交朋友牵线。

  4.有点老底。养儿防老的观念让很多老人并没有为晚年的生活做好充足的准备。杨萍建议,如今“421”型家庭的增多,传统的养老观念也需要升级,老人应该为养老提前储蓄,要有些理财意识。

  记住“五要”显年轻

  1.要学。刘晓红建议,老年人每天应坚持一定时间的听、说、读、写等多样化认知能力的锻炼,并且接触新的知识,比如学习一门外语、摄影、音乐等,都能够预防阿尔茨海默症等认知障碍性疾病。

  2.要动。对老年人来说,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并坚持下去最重要。刘晓红推荐步行、慢跑、游泳、太极拳、经络拍打操等“慢运动”,每周运动3~5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周不少于150分钟。

  3.要笑。研究发现,每天大笑1次具有抗击心理衰老的功效。哪怕回想大笑场面,也能使压力激素皮质醇和肾上腺素分别降低39%和70%。杨萍建议,老人可以多看看相声、小品,和天真烂漫的小朋友接触,让自己开怀大笑。

  4.要俏。林语堂说过“优雅地老去,也不失为一种美感”。杨萍建议,人老了仍要注重外表,不时买几件新衣服精心打扮自己,这体现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热情。

  5.要聊。“空心”老人最害怕的便是寂寞。徐坤建议,老年人应该多和同龄人交流,避免“孤独”,还可以通过参加社区的活动和兴趣小组,找到有共同话题的聊伴。(梅青)

(责编:姬志垒(实习生)、张希)

推荐阅读

《柳叶刀》曝中国最“难缠”疾病排行榜 有些病,虽不要命,但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什么病最“难缠”呢?在刚刚出版的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中国研究人员公布了影响国人生活质量的常见非致死性疾病,其中位列前三位的是腰背痛及颈部疼痛、听力受损、抑郁症。这也是“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分。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

网转蟹黄不能吃,因其可能致癌,当真?! 金秋十月,蟹肥膏美,又到一年吃蟹时。今年的螃蟹又比往年便宜,爱吃螃蟹的人有福气了。可日前一篇《美国卫生局叫停华人吃蟹黄,因为其可能致癌》的文章却在朋友圈疯转。 【详细】

人民健康大讲堂|营养“识”堂|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