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美国最新研究发现,生活中遭受重大打击的人,未来容易得2型糖尿病

一堆烦心事让血糖失控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 沈洁
2016年10月17日09:03 |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一堆烦心事让血糖失控(名家话血糖)

  安徽读者王先生致信《生命时报》:“我是个2型糖尿病患者,我觉得自己得病与坏情绪有很大关系。患病前,我遇到了一件烦心事。十年前儿子与儿媳闹离婚,由于牵挂年仅3岁的小孙子,我坚决不同意儿子离婚,但他不仅没有回心转意,反而还当众辱骂我。这使我有一段时间整天精神恍惚,万念俱灰。气头上,我迁怒于支持儿子离婚的老伴,整日争吵。为了解闷,平常极少吸烟的我开始大量吸烟,往往一天两三包。后来就发现自己得上了2型糖尿病。痛定思痛,我觉得自己之所以会患病,主要是受了精神打击及恶劣情绪的刺激,加上突然大量吸烟可能也是个重要的致病因素。”

  精神创伤诱发糖尿病

  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副院长、内分泌代谢科主任沈洁表示,心理应激是机体受到某种环境刺激后,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紧张反应状态,确实与2型糖尿病的发病相关。美国斯坦福大学近日发布了一项最新研究表明,生活中遭受重大打击的人,未来容易得2型糖尿病。研究人员对1969~1997年间无糖尿病并接受了心理评估的153万多例瑞典义务兵进行了随访和分析。其间,共计3.4万人罹患2型糖尿病。在排除体重指数、糖尿病家族史、个人及邻里社会关系因素后,研究者发现,心理复原能力较低(可理解为抗压能力较差)的人,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增加,这可能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其他生理因素(如激素及免疫因素)有关。

  早在两年前,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世界精神卫生调查”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发现,冲动控制能力差的人患糖尿病的风险更高。这类人在生气、暴怒时,可能引起神经系统的异常,导致应激反应,进而影响内分泌功能,诱发血糖升高等。

  众所周知,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爱抽烟喝酒,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临床上有一些糖友并无上述因素,仍被高血糖这个魔鬼缠上。其中不少人是由于遭遇生活不幸,结果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血糖渐渐失控。这种慢性应激状态可能是糖尿病的独立风险因素。

  三大坏情绪使血糖飙升

  在现代社会,很多人都处于慢性心理应激中。比如有的人事业心重,竞争压力大,患得患失;有人婚姻、家 庭、亲子关系差,一进家门脸就阴沉下来;有人遭遇负面生活事件,轻则失恋、离婚、落榜、孩子叛逆,重则失去亲人、遭遇事故等;更有甚者遭遇地震、火灾等,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血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下面3种坏情绪。

  愤怒焦躁。开车路怒、遇事就来气、莫名焦躁不安,这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负面情绪。临床中很多糖尿病患者都存在这类心理问题。经常发怒的人血糖控制差,各种急慢性并发症也多。比如有的患者大发雷霆后,突然就要晕了,就是酮症酸中毒在作怪。

  怨气深重。如今生活节奏快,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简单化、电子化,使得彼此理解越来越少,心中敌意越来越深。长时间揣测别人,有话不直说,心中积郁的怨气会伤害心血管系统。而糖尿病本身就会伤害机体小血管,带来更多问题。

  长期抑郁。长期压力或创伤性事件,可能会让人陷入抑郁状态。有证据表明,糖尿病与抑郁症具有生物学相关性,如皮质醇分泌节律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均与其相关。抑郁症可以是糖尿病的后果,也可以是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同时患有糖尿病和抑郁症会大大增加治疗难度,显著增加患者的致残率与自杀率。

  心理治疗与降糖并重

  精神心理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至关重要,这给我们以下提示:

  第一,针对情绪压抑或家庭不幸福的患者,除了给予常规降糖药治疗,还需要适度给予抗抑郁药、心理治疗等。早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很重要,医生要有意识地增强患者信心,消除其疑虑及担忧,改善情绪,这有助于患者血糖水平的控制,延缓糖尿病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不管是糖友还是普通人群,平时都要学会放宽心态,不要纠结一些人和事。遭遇心理创伤后,及时到医院心理科就诊,防止陷入到长期应激中。▲

  (本文由本报记者张杰采写)

(责编:权娟、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