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赵炬医师
西藏雪山延绵,素有雪域高原之称。近几十年来,美丽的西藏在党的领导下,从贫穷到富裕,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其中,凝聚着一批批援藏同志为西藏发展进步做出的重要贡献。他们克服剧烈的高原反应,和西藏人民一道建设西藏,锻造了援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的精神风貌,他们把业绩与美誉留在了西藏,把忠诚与担当写在了雪域高原。
2016年7月9日,安徽第二批“组团式”医疗队成员、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赵炬,作为援藏干部队伍中的一员,放弃安逸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怀着对藏族同胞的热爱,踏上雪域高原,来到了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支援。然而,不幸地是,7月15日赵炬颅内的夹层动脉瘤突然破裂,虽经多方全力抢救,终因病重去世。9月29日,赵炬家属遵照其生前意愿,捐献了全部器官,挽救了多人的生命。
赵炬同志的一生,有如一道彩虹照亮了雪域高原的天空,虽然短暂,但却是异常夺目,绚丽无比。
让我们一起沿着他的足迹来走近生前的他。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赵炬医师
逐梦
赵炬1975年出生在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少年时代的赵炬勤奋好学、品学兼优。由于家境贫寒,为了供他读书,比他大2岁的哥哥主动辍学外出打工。在经历了奶奶的患癌去世之痛后,他发奋要考取医学院校,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寒窗十载,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下,他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安徽医科大学。
作为一辈子以务农为生的农民家庭中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成为了全家人心中骄傲和自豪。进入大学校园后,他更加刻苦认真,如饥似渴地学习理论知识。他待人诚恳、团结友爱,学习成绩优秀,深得老师喜爱、同学的敬重。
5年大学学习结束后,他没有留恋大城市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毅然回到滁州支援家乡的医疗卫生事业。2000年7月,他成为了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一名普通的医生。
筑梦
走上工作岗位后,赵炬同志一直坚守在临床第一线,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了他所挚爱的医疗事业。门诊、教学、进修……忙碌的身影总是在不停地奔波。在他的心中,医生就是一个平凡而又单纯的职业,容不得半点杂质。他凭借着对医学的高度热爱、对工作的一丝不苟、对医学知识的不断追求,很快成为了医院口腔科承上启下的佼佼者。
牙科是颇具有市场化的一个专业,口腔科医生下海的比比皆是。然而,名牌大学毕业的赵炬自进入岗位以来,从来没有想过要离开培养他的医院。为了提高本院口腔医疗质量,他潜心钻研业务技术,利用业余时间多次赴外地进修学习,率先在医院口腔科开展种植牙、口腔颌面外科及正畸等项目,填补医院学科空白。他由此也成为了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技术、种植牙技术及正畸技术的学术带头人。新技术的引进,带活了口腔科的发展,成为了医院的重点科室。
他虽然承担繁重的临床工作,但多年来仍然坚守教学一线,带教实习生、进修生。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丰富的临床与教学经验以及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学员们的喜爱与敬仰。他经常是牺牲自已的业余时间,毫无保留地一边讲解操作要领,一边手把手示教,让年轻医师们在实践中得到快速成长。他在培养医学人才工作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人们都说,他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科室的年轻人都亲切地称呼他为“师兄”。
他不仅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好老师,同时还是患者心目中的好医生。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对待每一位病患。由于他医术精湛、作风严谨,前来应诊的患者不断增加,甚至有周边县市患者慕名而来。为了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保证患者及时就诊,他经常放弃个人休息时间,无论酷暑严寒、风吹雨打,多年如一日,但他从无怨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正是这样辛勤的付出,他得到了众多患者的信任与依赖。近几年,他的患者量已经占到整个科室的三分之一。由于他的突出表现,早已成为科室两位老主任心中的“接班人”。
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赵炬医师
圆梦
2016年,安徽省第二批组团式援藏的通知发到了医院,分别招收口腔科、影像科各1名主治医师以上人员赴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援助。
西藏高原地理条件独特,常年高寒缺氧,对身体素质有着极高的要求。赵炬深知将要面临怎样艰苦的环境,但是援藏一直是萦绕在他心中多年的梦想,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他当医生起就立下的誓言。他毫不犹豫地第一时间向组织报了名。
闻此消息,家人有过犹豫,毕竟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年近花甲的父母和11岁的女儿都需要他的照顾。妻子是同院护士长,两人同在临床一线工作,经常将孩子托付给同小区的同事。然而,顾大局的家人虽然有无尽的不舍,最后还是默默地支持了他。
在经过医院层层选拔后,赵炬凭借优秀的工作成绩及个人条件顺利入选。7月9日,是他和队友与医院同事离开他的家乡前往西藏的日子。他当天先对所有经他治疗的病人都进行了电话回访,特别是对后期延续治疗的病人进行安排和交接,让病人安心;又匆匆赶回农村,陪父母吃了一顿午饭;下午下班带女儿去看了一场电影,这场电影是他早就答应女儿要看的;晚上亲自下厨给妻子、女儿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7月11日,怀着对藏族同胞的热爱,他与队友们踏上了雪域高原的土地。在西藏山南市培训期间,他与本院援藏同事就忍不住心中的喜悦,结伴去受援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实地踏察”。然而,当刚刚入藏的喜悦之情尚未退去时,无情的病魔已悄然来到他的身边。7月15日,他突感头晕头痛,随即倒地昏迷不醒,被诊断为“椎动脉夹层血管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被送往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抢救。7月24日,他被专机转至安徽省立医院南区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救治。
救治期间,国务院和中组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徽省政府、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滁州市和山南市领导多次做出批示,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专门派员探望赵炬并慰问其亲属,对救治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安徽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邓向阳,安徽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于德志等领导分别前往医院看望了赵炬及其亲属。安徽省立医院南区ICU医务人员根据临床救护专家组会诊意见,制订了缜密的治疗计划并科学、高效地予以施行。但是,赵炬一直没有苏醒。
赵炬病后,很多同事数次从滁州赶到位于合肥的安徽省立医院看望他。多少次同事们泪流满面地隔着ICU的玻璃齐声呼喊:“赵炬,醒一醒,你要好起来”。那种不舍和心疼,真挚的感情,让旁观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然而,由于赵炬的脑部损伤严重,功能没有恢复,经过长时间治疗后最终出现“脑死亡状态”。赵炬家人遵其生前意愿,捐赠全身可用器官,救治他人。
9月29日6时50分实施器官捐献手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年轻的援藏医生赵炬送行,有的是赵炬同事,有的是他的亲朋挚友,有从北京赶来的国家卫计委、中国红十字总会、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的领导,还有闻讯赶来的数十位媒体记者。
在一个特殊的告别仪式后,赵炬医生捐献出的多个器官,被送往多地给急需的患者。赵炬医生的肾脏捐献给了一名尿毒症晚期33岁男性患者。9月29日16时20分,肾脏移植手术结束,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肾脏开始分泌尿液,手术成功。赵炬的生命在受者身上得到延续。
人们常说:比雪域高原更高的是境界,比高山雪莲更纯洁的是心灵。他的生命虽然短暂,却似彩虹般光彩夺目。他高尚的境界,纯洁的心灵,感召我们前行,点亮我们的内心。虽然,他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却如一笔无价之宝留给了万千民众。
结束语:
面对艰苦的援藏任务,赵炬医师舍弃个人熟悉的工作环境和安逸的家庭生活,怀着对藏族同胞的热爱,毅然踏上雪域高原,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秉持生命至上的理念,自愿无偿捐献器官,传递了人间大爱,使爱心永续。他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格和家国情怀。他是新时期白衣天使的优秀代表,是广大援藏、援疆医疗队员的杰出典范。
赵炬同志的一生,短暂而光荣。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会传承。
9月29日,滁州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向赵炬同志学习的通知。9月30日,安徽省卫生计生委向全省发出向赵炬同志学习的通知。学习他不忘初心、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精益求精、争创一流的进取意识;不畏艰险、献身边疆的奉献精神;公而无私、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操。
2016年8月赵炬同志入选“安徽好人榜”;滁州市授予赵炬同志“第四届滁州市道德模范”、“滁州市五一劳动奖章”、“滁州市先进工作者”、“滁州好人”、“第四届滁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41岁的赵炬医师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然而,这位滁州医生的名字却永远地镌刻在了人们的心中。
每个人都有“年轻指数” 你达标了吗 你知道吗?每个人都有个年轻指数,可以通过闭目金鸡独立测试法来测。小编周围很多同事都测了,结果发现不达标的人还不少呢!如有些人实际年龄虽然40岁,但生理功能却跟50岁的人一般。 【详细】
秋天吃啥最养生?盘点最给力的时令果蔬 秋天,温差逐渐加大,我们在起居饮食方面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中国人秋季养生讲究养阴防燥,秋季吃些什么果蔬能养生?来看小编的整理。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