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科普要闻

九个口口相传的假偏方

2016年10月13日08:41 |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小字号
原标题:九个口口相传的假偏方

平日里,一些突发的小伤小痛总让我们措手不及,去医院来不及或者太折腾,不由得就去寻求偏方协助。网络的普及更是让偏方遍地,但靠谱的可真不多,很多时候不仅不能缓解症状,还可能伤身体,严重的可致命!

九个口口相传的假偏方

1 高烧酒精降温——少儿不宜

婴幼儿发烧相对较为常见,不少家长因为“是药三分毒”的说法,不给孩子吃退烧药,而是选择使用酒精擦身的物理降温法。但物理降温并不适用所有发烧病人,而且,使用酒精给孩子擦拭更是存在隐患。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徐昌盛表示,16周岁以上的成人发热是可以用酒精擦浴物理降温的,而16周岁以下的儿童酒精擦浴容易导致体温骤降出现休克,当身体发热时,酒精很快会被吸收,容易造成酒精中毒。

正确做法:孩子发烧38℃以下的低热可用温水擦浴,擦洗孩子的四肢、颈部、腋下和腹股沟利于降 温。也可采用额头贴敷退热贴或凉毛巾等降温,多饮温开水,高热不退时不可“捂汗”。成人可以用稀释后的酒精降温。医用酒精的乙醇浓度为75%,高烧时用它 擦拭身体降温,需要稀释到25%—50%,大致等于一份医用酒精加相同量的水;兑水时水温稍高于体温,以用手腕内侧试水觉得不烫为原则;擦拭时最好选用一 小块全棉的纱布,吸水性好,摩擦力适中,用酒精蘸湿后拧至半干后擦拭身体。

2烫伤涂牙膏、酱油——瞎胡闹

对于烫伤,民间的方法多如牛毛,常见的比如涂牙膏、酱油、菜油、风油精等,但这些都是不科学的!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烧伤整 形外科副主任医师王磊表示,民间流行的涂抹酱油、醋、牙膏等措施,可能会造成伤口细菌感染并加重烧伤深度。有些父母在孩子被烫 伤后,马上扯下宝宝衣服,将孩子的幼嫩皮肤一并“撕下”,这种急救措施只会加重病情。另外,涂些药粉类似偏方的,尤其是带颜色的,涂了之后不仅有感染的风 险,而且还不利于医生观察患处,日后清理伤口也比较困难。

正确做法:俗称“一冲二脱三泡四盖五送”:首先是“冲”,用流动水冲洗;其次是“脱”,在水中小心剪开脱去衣服,否则,衣服上的热度得不到散发 而继续作用 于创面,会使创面加深;接着是“泡”:在冷水中持续浸泡至少30分钟;然后“盖”:用干净毛巾等覆盖烫处;最后“送”:尽快送医院。

(责编:许心怡、权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