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世筠 主任医师
毕业于中国中医研究院。出生于儒医世家,自幼随父学医临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多年。擅长治疗肠胃病、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腹泻、结肠炎、肝炎、胆囊炎、胆石病、咳嗽、支气管哮喘、心肌炎、冠心病、心律失常、更年期综合征等。
出诊时间:周一、二、日上午
出诊地点:东城中医医院
自幼受儒医父亲影响,有着中医情节的张世筠1965年从四川大学生物系毕业后,于1979年考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研究生班,师从岳美中、京城四小名医董德懋等名老中医,为日后几十年的从医经历打下了坚实基础。张世筠告诉记者,他不看电视,不参加娱乐活动,所有空闲时间用于读书和思考。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很多疾病的治疗方法就是在他心无旁骛的学习和思考中获得的。
战争时期父亲用砒霜治好疟疾
抗日战争爆发后,张世筠的父亲张克济所在济南一中所有教职人员和学生,在没有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徒步迁移到当时四川德阳的罗江,当时罗江疟疾流行,许多人因此而丧生,张克济先生运用中药里面的一味剧毒之药——砒霜,加上比较常用的食材绿豆,小范围治好了很多身染疟疾之人,引来众人争相找张克济先生治疗,导致川西北地区砒霜脱销,当地很多人传颂,罗江来了一位专用毒药的中医。将砒霜精准入药的张克济先生中医功底深厚,得益于其淡泊名利的儒医素养,张世筠将父辈优秀品德传承下来,学而不厌,至老不懈,毫无保留地将毕业精力投入到自己所热爱的中医事业,每遇疑难,必查阅大量文献,以使病人得到最妥帖的治疗。来找他看病的病人很多是“回头客”,他们看重的是“张老从不开与病情无关的药,让病人花最少的钱,用最精的药。”
自行钻研突破难治性反流性食管炎
食管下端与胃交界线上3-5厘米范围有一个高压带,形成高压屏障,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入食道,加之食管黏膜的鳞状上皮细胞有角质化的表层,可以防止氢离子渗入,使食管黏膜不致受到胃内容物酸性物质的损伤。可是当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松弛时,胃酸上逆,导致病人出现胸膈烧灼感或疼痛,即我们常说的反流性食管炎。餐后、夜间睡眠时胃内容物从食管反流至咽、口腔则可引起咽干、咽痛等症状。反流性食管炎的诊断并不难,临床上经常出现误诊,张老分析,是其并发症的不相干性误导了医生做出正确判断,如吸入性肺炎、咽痛、心绞痛等。
张世筠告诉记者,目前西医内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方法是让病患服用“拉唑”类制酸剂,却无法改变贲门括约肌的松弛,且长期服用“拉唑”类制酸易导致萎缩性胃炎。为找到反流性食管炎的治本的方法,张老查阅了很多古籍,将多年所学融会贯通,灵活运用中医理论,通过增强食管下端贲门括约肌的张力使食道、胃收缩有力,加快胃内容物排空速度,改善贲门松驰,再辅以西药控制病人反酸症状,做到标本兼治。
难治性食管裂孔疝与反流性食管炎病因相同,贲门松弛导致一部分胃上移,手术治疗存在50%左右的复发率,张世筠依据中医辨症论治理论,通过增加贲门括约肌力量,使上移部分的胃慢慢复位,用最小的代价提高病患生活质量,也彰显出中医的强大魅力。
张老强调,预防上述两种疾病要从改变饮食习惯做起,暴饮暴食、吸烟、饮酒、过多摄入甜食都可以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的功能下降,诱发反流性食管炎。除此之外,胃炎、胃和十二指肠溃疡也可诱发此病。
心存仁爱 用良知看病
在流离颠沛的生活节奏中,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却以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寿至73岁。张世筠深受孔子提出的“仁者寿”观念影响,与人为善,对病人一视同仁,力求以最少的药物为病人治好病。刚过而立之年的李先生是一位有近十年病史的老胃病患者,慕名找到张世筠,张老分析他胃灼热,却怕凉,如怀抱冰块,是典型的寒热错杂、虚实并见之证。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近三个月,张先生不仅胃痛症状完全消除,复查胃镜,溃疡也痊愈了。
孔子曾说,“因为我没有做官,所以得学些技艺。”张世筠深知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他的书包里永远放一本书,以便于随时随地汲取知识。连散步时也要利用独处的机会思考医学问题。张老说,多年养成的一个人边锻炼边思考的习惯是改不掉了,群体性锻炼不适合他。多年浸润于医学领域,使得精于理论的张老临床上辨证确切,用药精当,并因人制宜地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用医者仁心诠释了儒医精神,也是病人乐于找他看病的重要原因。
本报记者 田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