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中医对缓慢性心律失常认识早

2016年08月19日09:57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手机看新闻

  心律失常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主要因心脏冲动的发生或传导异常,使心跳产生过快、过慢、不规则等改变,引起心律紊乱或心律不齐。它既可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也可为独立疾病。心律失常的种类和分类方法繁多,临床治疗上大致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其中,缓慢性心律失常是指心率慢于60次的一类心律失常,多由于冲动形成异常或冲动传导异常而产生。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房传导阻滞、房内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等。 

  在中医学中,没有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称谓,但据其临床表现,辨证论治多属于“心悸”、“怔忡”范畴,脉症见迟脉、结脉。早在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就有“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的记载,对此类病症的病因、病机、治疗均有丰富的认识。 

  缓慢性心律失常临床常见气滞、血瘀、寒凝、痰阻及气阴两虚,但心阳衰微,血脉不畅为基本病机,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本病属中医心悸、迟脉证范畴,多见迟脉,并见沉、细、结脉等,临床表现不仅有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心气虚弱证候,还常同时伴有面白光畏寒、眩晕昏厥、腰膝酸软等心肾阳虚证候的特点。心动过缓,或伴有其他心律失常,重则发生心脑肾供血不足,甚至发生阿斯综合征。 

  现代中医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研究始于1975年,最初用益气养阴、通阳活血法治疗,此后随着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脉象、治则、方药等开展了广泛深入的探讨,认识到本病除阳虚之外还可兼见不同程度之阴虚、气滞、痰湿、瘀血等症状,此虽系阳损及阴,阳虚寒凝,阳虚湿滞,阳虚血瘀所衍生之病理产物,但又常成为本病致病因素或诱发因素。在脉象方面,迟脉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特征脉象,但临床上随病情变化又常可与涩、结、代兼见,伴晕厥者,可见到损脉,若出现阿斯综合征时,亦可见到败脉。治则方面,从最早且最多的首推温补之法,已扩大到养阴、化痰、活血化瘀,以至理气等诸法。有学者认为心肾阳虚是本病的共同病理基础,从单纯温心阳发展到大补元气、温补命门之火及温运脾阳等法,给临床方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类同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治疗。 

  临床上对本病症的中医辨证以心气(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虚欲脱、痰浊内阻、心脉瘀滞等证型最为常见。其他辨证类型包括:心阳不振、心血瘀阻、气阴两虚;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痰湿阻遏;心肾阳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心气阳不足、气阴两虚、心肾阳虚、阳虚欲脱、痰浊内阻、心血(脉)瘀滞等。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已成为众多学者的共识。 

  对于缓慢性心律失常,可使用专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现代专利中药——参仙升脉口服液。该药由北京中医药大学研发,历经分子、细胞、器官、动物4个不同层次的研究显示,参仙升脉口服液能够显著改善窦房结功能,缩短传导时间。目前,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研究发现,该药对窦性心动过缓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5%和91.80%,一般能提高平均心率12次/分钟,并有效改善头晕、黑矇、乏力等临床症状。▲

  (沐白)

分享到:
(责编:许晓华、权娟)

行业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