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力点定在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可以说找准了“七寸”。让医务人员靠技术而不靠回扣吃饭,拿阳光薪酬过上体面生活,也就没有随便给患者开大检查、大处方的冲动,至少在医生这一环就可以缓解“以药养医”的情况。
国家多部委近日联合发布《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的意见》,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新华社在有关报道中提到一个例子,山西省太原市民刘女士最近做了肾上腺部分切除手术。记者在住院费用清单上看到,单侧肾上腺部分切除手术费用为1200元,而手术中使用的两片止血材料价格分别高达512.6元和618.2元。
两块止血材料价格总和接近一台手术费用,没有比这个更能说明医疗机构价格扭曲之尴尬。如果再看医生从手术中的直接得益,印象将会更加深刻。一位医院院长曾举了一个例子:做一个胃癌手术,一般需要3位医生、2名护士和2名麻醉师,历时约3小时,手术费只有几百元。所以,若以手术论收入,医护人员恐怕连最低工资标准都达不到。如果没有较高水平的物质待遇,如何体现医务人员价值、保障医务人员职业尊严,何来行业吸引力?如果医生不好好看病,只顾开大检查、大处方,又如何能得到患者的尊重,医患关系又如何能不紧张?所以,这几乎是医疗问题的一个“痛穴”。
此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着力点定在提高诊疗、手术、康复、护理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可以说找准了“七寸”。让医务人员靠技术而不靠回扣吃饭,拿阳光薪酬过上体面生活,也就没有随便给患者开大检查、大处方的冲动,至少在医生这一环就可以缓解“以药养医”的情况。同样的付出,患者能够得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而不是拿更多、更贵的药物,也是一件好事。
只是,医疗服务价格扭曲“冰冻三尺”,想撼动这座冰山不易。价格改革,实际就是一个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在医疗这个利益池子里,医疗机构、群众、医保、财政是其中主要的利益主体。在这四个选项中,群众的整体负担不能增加,这是改革的底线;医保基金与公共财政要以可以承受为基础,无法骤然增加供给;更多的调整恐怕就在医疗机构的内部进行。我担心的是,医务人员的收入高了,会不会动到医疗机构其他人员的蛋糕?他们会心平气和地接受这种改变吗?医疗机构的收入向医务人员倾斜,会不会影响其他方面的投入,譬如医疗器械更新等?
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是一盘大棋,既有对历史欠账的弥补,也有对未来轨道的铺设,难度不小。在改革初期,还是要多加关注,多注入活水,降低改革的阻力,慢慢将车子推上轨道。 (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