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康复 保住命就可开始

上肢机器人辅助康复
在人们印象中,这种可怕的疾病常常令人致残。据调查,存活者中大约75%致残,其中40%为重要残疾,说不了话,吃不下饭,洗不了澡,走不了路……别说回归社会,就连生活自理都困难。随着中风发病率增高、年轻化趋势明显,存活的病人增多的三大现状来看,如何康复治疗,让病人恢复生活自理,甚至回归社会,重返职场便成为医生和患者最关心的问题。
受访专家/广东省中医院大脑病科主任 蔡业峰
中风后病人主要有七大障碍
1、手脚无力,一侧或两侧不能动。
2、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楚。
3、感觉障碍,比如肢体局部麻木酸胀,有蚂蚁爬样的感觉。
4、走路摇摇摆摆,有不平衡感。
5、双手无法完成精细动作,比如写字大大小小,更加无法使用电脑,尤其是对一些年轻的中风患者来说,这将直接影响其重返职场。
6、出现情感和认知的障碍,有的人中风后,性格变了,有的是焦虑抑郁,有的则是性情暴躁,爱乱骂人。
7、记性差了,对事物的理解、分析能力变差;学习计算能力下降;逻辑推理能力丧失了,整个人变笨了。
Part1 中风后为什么要康复?
一旦中了风能保住命就不错了,谁还会想到康复?在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及家属把注意力都放在救命上,只要能存活,接下来就听由天命,很少会考虑要去做康复治疗。
中风后致残心理打击大
广东省中医院大脑病科主任蔡业峰介绍,中风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并且还有年轻化的趋势,然而现在神经内外科的急救技术大大提高,中风后绝大部分患者可以活下来。以广东省中医院脑病科为例,从2004年至2014年10年间里接诊了大概2万多卒中病人,其中70%多为缺血性卒中,20%多为出血性卒中。但有89.3%的病人存活了。但是,他们或多或少会留下后遗症,存活者中约75%致残,其中40%为重度残疾,主要为运动功能障碍、感觉障碍、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
蔡业峰说,首发中风的患者往往都是在开会、喝酒、看球赛等日常活动时,突然一下中风,等被抢救过来,自己却变成了一个不正常的人,丧失了独立的行为能力,不能好好说话,无法走路,甚至都不会吃饭了,遭遇这种突然而来的打击,导致很多病人的心理都崩溃了,所以,中风对一个人的心理打击非常大。
康复能让80%的患者恢复生活自理
而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了的。国外病人得了中风一周左右就要转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而中国康复医学还不发达,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社区康复中心,甚至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康复科,再加上老百姓更没有康复观念,造成了中风后不去康复治疗的现状。
蔡业峰说,我们在卒中存活的患者,进行早期、积极的康复治疗,可让80%的患者恢复独立行走和自理生活,可使30%的患者恢复原来的工作。相反,不进行康复治疗,上述两方面恢复的百分率相应地只有6%和5%。
Part2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康复?
中风病人该何时开始康复治疗呢?是否需要等到病人出院了才做康复治疗呢?蔡业峰告诉记者,康复治疗越早越好,从患者中风那一刻开始,一旦命救回来了,就要考虑康复治疗。
早期康复在重症监护室就可以开始
早期康复在重症监护室就可以开始,比如注意对患肢进行保护,重视对患肢的正确摆放,不要让患肢伸直或蜷曲的姿势时间太长,一种姿势保持时间长了,对关节活动将产生不良影响。也不要长时间压迫患侧,这样可能影响患侧血管的畅通。
蔡业峰称,在卒中发生的72小时到1周之内,病人的肺部感染少了、良肢位(良肢位是为防止瘫痪病人早期肢体痉挛、肌肉萎缩畸形而采取的功能体位)摆放好了、脑水肿得到很好的控制,最终会让病人在7天之后肢体不会出现失用性萎缩,不会因为关节僵硬、肺炎等拖着离开监护室的时间变长。所有跟这有关系的治疗内容,都属于早期康复的范畴。
正规的康复治疗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要等病人精神好了”而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治疗即可开始。他称,康复不止是用仪器让病人被动的接受治疗,而需要主动干预刺激,比如用棉签对病人的喉咙进行刺激,在重症监护室里的播放唤醒音乐等。
康复科与神经科(脑病科)不可分
绝大多是康复科和神经科分离的。据记者了解,在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是没有康复病区,只有一个言语及吞咽中心和早期康复中心。但这里的康复医师天天都在脑病科的病房对病人进行康复评估,每周二还有康复科联合查房。比如每一个病人吃第一口饭和第一口水,都需要卒中专科护士来评估。
蔡业峰说,这几年各大医院也都在强调康复科尽早介入治疗的理念,中西医结合、内外科结合、急诊和康复结合,卒中中心走这种模式,从急诊科开始,绿色通道建立,神经内科溶栓、神经外科、影像科、检验科、介入室、康复科、社区康复一个流程下来,把瘫痪的病人重新变成一个真正的人。
![]() |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