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健康·生活

肿瘤标志物全套体检过了头?【2】

2016年01月12日09:05 | 来源:南方日报
小字号

防癌体检该如何做?

资料显示,2008年-2010年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6924人,进行CA19-9测定,超出参考值者668人,阳性率为1.81%。其后在1-6个月内对596人进行了复查,发现548人CA19-9仍然升高,因而对他们进行了彻底的肿瘤检查,结果只发现12例恶性肿瘤,仅占阳性总人数的2.2%。

然而很多做了肿瘤标志物检测的人,并不真正清楚其中的玄奥。不少人因为数值偏高,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情绪抑郁;还有人因为不同机构的参考值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产生医疗纠纷。

闵玲指出,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均认为,肿瘤标志物检测对健康人群筛查所起的作用有限,且检测成本高,检测结果对临床导向性和对体检者心理的影响大,因此,不推荐作健康人群的广泛筛查。

那么,存在如此多“不确定性”的肿瘤标志物,是否全无检测价值呢?专家们认为,关键是要“合理利用”。

“对于普通人来说,更适合做比较成熟、特异性比较高的肿瘤标志物检测,例如AFP和PSA。”李卫东指出,例如,前列腺癌通过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比较困难,有很多其他的干扰因素,比如前列腺硬化、前列腺炎、钙化等都会造成干扰,配合PSA这个指标的持续增高,对于诊断有很好的作用。但类似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等指标,更多是用于肿瘤治疗疗效变化的追踪,做早期诊断其实不太合适。

闵玲则认为,要正确解读肿瘤标志物检测的结果。一次阳性不代表患上了恶性肿瘤,医生会建议在2周~3周后复查,复查2次~3次,与第一次的基础值进行比较,非恶性肿瘤者,往往肿瘤标志物指标增加的程度不高,或者仅出现一过性升高等。如果连续3次结果均呈阳性,再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生物物理检查(如CT、MRI或PET-CT等),进一步明确原因。

需要注意的是,肿瘤标志物的检测结果,除了受到患者本身因素的干扰外,实验室和试剂,也是一个变量因素。同一个患者,在不同的实验室检测,用不同的试剂,最后得出的结果可能出现差异。所以,市民最好选择同一家医院或检测机构复查,使用同样的设备和试剂,结果才具有可比性。

“比较要命的是,目前好多肿瘤标志物指标,没有中国人群的参考值数据,只能沿用国外的参考值。”闵玲主任介绍,目前大型肿瘤医院用的都是进口试剂,结果比较稳定,在参考值上,该院的做法是用本地人群进行验证,“采集20-30人,如果95%以上都在范围内,就沿用他们的参考值。”

“防癌体检要根据个人情况做个体化定制,不能求全求大。建议在医生的指引下,做有针对性的筛查。”李卫东建议。

真正需要做筛查的是癌症高危人群,进行肿瘤筛查的确能够起到早发现、早诊断的作用。专家们指出,这类人群包括有恶性肿瘤家族史;有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大便便血、肝硬化;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等。

呼吁防癌体检指南出台

除了肿瘤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也是这些年兴起的防癌筛查手段之一。推广者宣称,通过刮取口腔黏膜这种形式,连抽血都不用,就可以检测多种肿瘤易感基因,预判罹患某些癌症的风险,从而达到提前预防的目的。

但事实是否有这么理想呢?李卫东主任并不赞同。“全基因检测,一次要一万多元,对于普通人,即使是肿瘤患者来说,临床意义也并不是很确切。”

李卫东主任认为,肿瘤基因易感性方面,目前只有个别肿瘤有明确的定论,但大部分的肿瘤发病基因还不是很确定。“肿瘤的发病机制到现在还只是各种学说和假说,诱因跟直接导致肿瘤的结果不一定很匹配,中间可能还有很多环节才会得肿瘤。基因检测防癌,结果也只具有一定的参考性,没有更多的指导意义。”

专家们认为,普通人群做大量的肿瘤标志物检测,肯定属于过度检查,浪费资源。美国相关指南推荐比较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是甲胎蛋白(AFP)和前列腺癌的标志物(PSA),中国的肿瘤标志物检测用得比较普遍,跟缺少国家级的癌症防治体检指南有关。第三方检验机构就在经济动力驱使下,迎合市民心理,推广一些“全套餐”服务,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各种防癌体检也纷纷争抢市场。为此,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从专家层面制定国民体检指南,参照欧美日本等国的做法,为老百姓的癌症防治提出更加科学的指引。

■小贴士

肿瘤标志物筛查适合于哪些人群?

1.40岁以上健康人群防癌体检;

2.亚健康人群防癌体检;

3.身体出现“癌症信号”人群体检;

4.高污染厂矿企业防癌体检;

5.长期接触致癌物质人群体检;

6.癌症高发区或有癌症家庭史人群。(严慧芳 阚文婧)

(责编:权娟、许心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