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

解读社会办医发展:非禁即入 拓宽渠道 资源共享

2015年11月10日16:23    来源:人民网-健康卫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解读社会办医发展:非禁即入 拓宽渠道 资源共享

  人民网北京6月19日电 (王宇鹏)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进一步放宽准入、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提出了细化的政策措施。记者联系多名业内专家,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解读专家:

  王虎峰 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

  张自力 中信医疗集团市场管理中心总经理

  葛树森 中国医院协会民营医院管理分会副会长

  进一步放宽准入 采取 “非禁即入”原则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由于设立审批是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需要面临的首个关键环节,针对社会办医进入难、限制多、空间小等问题,《措施》提出了清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立审批;拓展社会办医发展空间;控制公立医院规模3条具体举措。

  其中,清理规范医疗机构设立审批方面,《措施》要求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性审批事项,整合审批环节,鼓励地方提供“一站式”服务,完善社会办医疗机构设立审批的属地化管理。

  张自力认为,放宽准入是该政策的一大亮点,尤其是“非禁即入”概念的提出,让社会办医者能够放开手脚,大胆实践。“以往,‘玻璃门’、‘弹簧门’是社会办医的一个困境,看得见、摸不着,政策落地困难。例如国家鼓励社会办医上规模、上档次,但一个区域社会办医的大型设备采购,如何跟该区域整体的医疗资源去分配协调,以及诸多涉及到医院发展的具体事务方面,如何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不会受到障碍?此次出台的《措施》对社会资本的进入门槛做出了一些细化的说明,有了依据,政策就容易落地。”

  葛树森表示,《措施》给了社会资本以积极的信号和明确的指引,基本涵盖了社会办医正在面临的突出阻力和棘手问题。“社会办医的规模大小和专科数量是按照市场需求来选择的,实践证明民营医院应该走‘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路线,但目前医疗机构的准入还是按照国家1994年颁布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来施行规定动作,这在实际操作中会形成一些问题。例如如果一个民营医院依据市场分析,希望重点建设肾脏、心脏、妇产三个专科,这在注册时将会受到挑战,因为找不到注册登记标准。按照老的规定,社会办医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办专科医院,要么办综合医院,如果叫某某心脏专科医院,那么肾脏专业、妇产专业将无法吸引到病人,而如果办综合医院需要形成多达20个科室,这对于民营医院显然非常困难。”

  她说,此次《措施》放宽准入,体现了实事求是,根据市场和百姓需要来推进民营医院发展。

  加强财政资金扶持 拓宽投融资渠道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医疗机构的发展壮大需要长期的积累和经营,我国目前高水平、高技术含量的大型社会办医疗机构尤其缺少,需要加快形成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加快推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成规模、上水平发展,《措施》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其中包括加强财政资金扶持,丰富社会办医筹资渠道,优化融资政策,完善社会办医医保报销政策等。

  王虎峰表示,这是第一次在政策层面明确提出将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政府补助范围。长期以来,无论营利与否,社会办医都无法享受政府财政补助。《措施》还提出对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执行与公立医疗机构同等补助政策,对社会办医是一项重大利好。资本合作上开辟了新渠道,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使社会办医在资本运营有了更多选择余地。

  张自力表示,关于丰富筹资渠道与优化融资政策,之前出台的政策也有所提及,但是没有此次《措施》的态度明确。“社会资本在提供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有资本增值的需求,这也是其内在动力。实现资本证券化是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考虑,也能促成相关领域的第三方专业服务的衍生。到目前为止,医疗投资相关企业成功实现上市融资的还不多见,随着融资渠道的拓宽,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会越来越多。”

  对于《措施》中的完善社会办医医保报销政策,葛树森认为,“不得将医疗机构所有制性质作为医保定点的前置性条件,不得以非医疗服务能力方面的因素为由,拒绝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是一个政策亮点。“我经常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座漂亮的医院盖起来,周围居民看到家门口就能就医,都非常高兴,但紧接着就会问,能用医保吗?一看不能,非常失望。”

  促进资源流动和共享 推进医师多点执业

  《措施》要求,促进大型设备共建共享,探索以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建立区域性检验检查中心,面向所有医疗机构开放。加快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

  王虎峰表示,这可以避免医院之间搞装备竞赛,提高当前设备的利用效率,打破公立医疗机构与非公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界限。

  张自力表示,在大型设备共建共享方面,业界正在尝试,社会资本已经投向一些大型影像中心和检验中心。“大型设备中心和检验中心是最容易实现标准化,最容易复制,也最容易走上资本证券化道路的投资项目,这次政策上提出明确的战略指引,将有可能引发一轮新的投资热潮。”

  他同时强调,在大型设备共建共享方面,仅有社会资本的进入是不够的,还需要政策支持。区域内大型设备中心的投入使用,会涉及到信息网络的共建,例如产生的检验数据,如何与区域内的医疗机构共享。在检验结果互认方面,各医疗机构之间的壁垒也需要打破。

  葛树森表示,共享资源不仅仅包括设备,还需要有人才。优质人才的短缺,是民营医院发展的最大瓶颈。“一些进入民营医院工作的医学院毕业生,在考到医师证后,看到公立医院提供事业编制的招聘,就被虹吸过去了。”她说,“长期以来临床教育的资源被公立医院习惯性地占有,事实上人才是社会的资源。随着医师多点执业的放开,给予人才正常流动的机会,民营医院才有可能走出又小又弱的困境。”

  王虎峰说,《措施》再一次鼓励医生多点执业,鼓励和规范医师在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之间流动,设备和人员的共享,给非公立医疗机构提供了与公立医疗机构公平竞争的前提,也有利于弥补社会办医医疗服务和学术水平较低这个短板。

  葛树森强调,随着政策真正落地,社会办医获得加快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将不仅在数量上,更在规模、技术和质量上与公立医疗机构形成竞争力,对公立医院改革形成倒逼效应,激发医改活力。

分享到:
(责编:盛月、聂丛笑)

行业信息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