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
人民网北京2014年8月5日电 (记者马晓慧)“民营医院想要长大,自身必须迎接挑战,善于管理和运营,同时也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近日,北京三博脑科医院院长张阳在做客人民网“诊脉民营医院”系列访谈时指出,民营医院的投资者和管理者要看到政策红利所在,不要干等坐失良机。【访谈:白剑峰、张阳诊脉民营医院】
认真研读抓住政策优势
“随着更多政策落地,现在办医院的形势与十年前大不一样,要充分抓住政策的优势。”张阳说,“政策摆在面前,要把它放在兜里才会变为现实,不是等着政策一点点落实,而是要积极行动起来,这也是需要我们这些院长、投资人认真解读和研究之处。”
“去年10月14号国务院关于健康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发表,对整个大健康产业是在政策上的利好,大家非常受鼓舞。”张阳指出,“政策如此密集说明政府对以医疗为核心的健康产业高度重视和认可,也想积极发展,社会资本要抓住这个机遇。正在从业的医院要跟紧各地政策细化落地的节奏,研制出适合自己医院、有实质性内容的发展策略,想办法落实到位。”
“人才方面,拿我们医院来讲,有一个专业,5个博士生导师,十几个硕士生导师,而且我们每年主任医师、副主任都很多人。”说到这里,张阳用自己所在的北京三博脑科医院为例进行解读。“我们没有享受特殊的政策,就是按部就班,按照北京市、国家的要求去做,目前拥有了这样的人才配置。政策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但很多医院,尤其民营医院对这些政策不了解,觉得有时候是不是‘玻璃门’、‘弹簧门’,其实未必,有些东西你要自己努力去做,政策有了也不能等。”
精准定位善于借助政策
“办医院之初首先要考虑清楚的是医院定位问题,是作为医疗型的还是做医教研一体化的?要做综合医院还是专科医院?”张阳认为这是为医院以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为此,张阳和他所在团队在创建三博脑科之前,花了大约两三年的筹备期,解决要建什么样医院的问题。
“首先我觉得在北京地区,如果办技术驱动型的医院,用医疗技术作为立院之本,尤其是高精尖的能解决问题的技术,还是非常重要的。”张阳介绍,2004年,当时几位天坛医院的知名脑外科医生,基于以上的共识,辞掉公职创办了今天的三博脑科医院。
“我们为了创建一个什么样的医院,做了很多深入的探讨,最后大家达成一致,就是要做成医疗、科研、教学一体化的学院型医院,把医疗做好,把人才队伍培养做好,把学术做好,让它有持续发展能力,这样医院才有真正的持续发展能力,这也就是三博的名称由来,博医、博教、博研。”
这样的定位赢得了北京市主管部门的支持,因为大家欣赏技术办医、专家参与办院。很快,三博脑科成为2006年全国外科的培训基地。“其实,三博脑科发展过程也成为了一个缩影,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改革,尤其医改对民营医院逐渐政策开放的历史。”
因为是专家办医,技术引入不再成为难题,经过医院的努力,三博脑科有了博士点、硕士点,也拥有了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这些东西是靠别人给你给不来的,必须有自己的实力。”张阳认为,任何医院都要做好定位,可以做成纯医疗型的,也可以做成医教研一体化的,自己要练好内功,同时也要善于借助国家的政策。
相关报道:
周生来:民营医院树口碑要先甩掉农民办医的帽子
庄一强:单靠医生“走穴”出诊救不了民营医院
蔡江南:政策不落地导致民营医院发展“原地踏步”
刘国恩: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才能让民营医院长大
孙东东:民营医院“长大”贵在搭平台引人才
肖正权:如果紧盯着病人的钱 民营医院必定长不大
盘仲莹:“疯投”医疗不可取 长大需得“寂寞”期
白剑峰:社会办医期盼细则落地 拆除“玻璃门”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