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被死神标记,却能重新拥抱人间烟火
我帮老杨打跑了“癌中之王”(平行病历)
王学栋
治还是不治?
许多胰腺癌患者从确诊那一刻起,这个念头会不止一次在脑海里浮现。
治吧,别人都说癌症治疗的最终结局往往是人财两空,更何况“癌中之王”?
不治吧,面临生死考验的时候,求生欲是一种本能,越感到生命流逝越强烈。
作为医生,我的想法是,要治。一来,癌和癌不一样,所谓“癌中之王”也有不少长期生存的患者;二来,早治和晚治情况也不一样,只要趁着还有办法就要积极努力一些,还要趁早治,早一个月、一个星期,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
作为一名专长于胰腺癌手术切除的医生,我但凡有一点办法,都想让患者再支撑久一些。因为见得太多,明白这个病背后“一念生、一念死”的规律,有的时候选择确实很重要。
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都在庆幸半年前是怎样一种坚持,让胰腺癌肝转移的老杨选择相信医学,相信我,让当时原本不具备手术切除条件的他,通过一系列化疗降期最终成功实现转化,再次赢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前几天老杨出院了,整理他的病历的时候,整个治疗经过就像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
胰腺癌血管侵犯+肝转移,双重buff叠满
去年6月份,老杨单位组织体检,发现血糖比较高。当地医院诊断为二型糖尿病,开始进行降糖治疗。8月复查发现转氨酶高达1000多,当地医院以严重肝损伤紧急收治入院,而后经一系列检查发现,胰头占位,侵犯肠系膜上静脉,且肝脏已经多发转移,用老百姓的话来讲就是晚期了的“癌中之王”,胰腺癌血管侵犯+肝转移,双重buff叠满。
这样的消息足以让一个家庭“地震”。老杨夫妇初来我门诊时,问我:“王大夫,还能做手术吗?”低头看着片子,心中默数转移到肝脏上的病灶,原想直来直去地说,但一抬头看到那殷切又担心的眼神,我说,现在不能手术,但有机会。
有一点安慰的意思,但也是实情。胰腺癌肝转移作为晚期胰腺癌的一个亚组,最近在国际上的讨论特别热烈。国内外各项数据显示,这类患者自然生存期只有3—6个月,但是在经过一系列术前的化疗等综合治疗以后,成功获得转化治疗的比例很高,而患者经转化治疗后再进行手术切除的预后,却比单纯化疗或其他综合治疗要好得多,自然生存期可长达20—30个月以上,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这个手术时机我们等来了
为期5个月的化疗,一次次指标越来越好,从开始的担忧到日渐信心倍增,老杨和他爱人不止一次跟我说,以前很担心化疗会不会很遭罪,化疗会不会很痛苦,是不是真如网上所说的,很多患者扛不住化疗,最终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折戟在化疗的副作用上。而真正上了“化疗的战场”以后才发现,化疗和化疗后的两三天内会觉得浑身没劲儿、乏力,有恶心想吐的感觉,食欲会不好,但是会逐渐恢复。也会掉头发,但掉的不算多。这是老杨的真实化疗体验。
我开玩笑地说过,化疗都打不死你,胰腺癌也打不死你,接下来就是要好好治疗,好好吃饭补充营养,把吃饭当成一种任务,再不好吃也比药好吃。保持一定的体能和较好的营养状态,一切就都充满希望。
半年后,正如预期一样,老杨的病灶在为期5个多月的化疗后实现成功降期转化:胰头占位明显缩小,原本受侵的肠系膜上静脉实现再通,3个寡转移的肝脏转移灶在影像上已经没有明显活性,血液肿瘤标志物从最高的1000降至个位数。这个手术时机我们等来了!
时不我待,我和团队立即为老杨展开周密安排,进行根治性胰头十二指肠切除+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术。术中,我们通过超声造影明确肝脏病灶的位置后,同时进行了肝脏残留病灶的射频消融术,以彻底消除肝脏转移灶。手术后,老杨的恢复情况非常好,没有出现胰漏、胆漏、胃瘫等并发症,术后第三天进食并拔除所有腹腔引流管,术后第七天拆线出院。术后病理显示,老杨的胰腺肿瘤已经完全坏死,达到了病理层面的完全清除。
我们真的打赢了这场漫长的战役。在这场持续的抗癌斗争中,取得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胜利!
人和人不一样,癌和癌不一样
老杨临出院前,我对他说,作为胰腺癌肝转移成功实现降期转化且顺利完成手术切除的患者,你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我必须要给你好好宣传宣传。
其实倒不是想说我水平多高,而是想告诉更多像老杨一样的患者,虽有转移不能马上手术,但现实情况并没有大家想象中那么差,那么没有治疗的价值。国际上甚至将这类患者单独拎出来作为一个亚组进行深入研究。换句话来说,虽是晚期,但预后较好,我们依旧有办法治疗。
我接诊的胰腺癌患者每年有几百例。从中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问怎么治的在少数,大多数患者都会问这些问题:必须化疗吗?我还能活多久?手术成功率多少?癌症复发率多少?胰腺癌的五年生存率又是多少……反复问,反复查,结果越问越悲观,越查越消极。其实这些统计学数据,具体到个人,没有太多指导意义。
人和人不一样,癌和癌不一样,胰腺癌和胰腺癌也不一样。有些没有类似经历的患者,听说老杨一个胰腺癌肝转移晚期的患者还能有机会做手术,都像听到天方夜谭一样。但其实作为医生,我的想法是,治和不治更不一样。反正都是背水一战,为何不试一试,万一迎来柳暗花明呢?
老杨比我大一轮,前半生大部分时间投入到工作中,眼见着快退休了,这个时候更要努力活着,不努力都对不起前半生的辛苦操劳。而我只要有一点办法,都要给患者加把劲儿。
(作者为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胆胰中心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