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北京:今年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开展巡回医疗服务 支持发展综合性老年医学特色医院 

武文娟

2025年02月13日08:5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门诊达7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昨日,北京市卫健委召开媒体沟通会,公布2024年“成绩单”并发布2025年工作“任务单”。去年本市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市民就医体验不断改善。今年本市将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

线上预约就诊率达92.2%

市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徐长顺介绍,去年,本市共落实32项支持医药创新政策,全面推广首批8类慢性病长处方病种及用药清单,推进实施“三医”信息化28个场景38项任务。统一预约挂号平台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线上预约就诊率达92.2%。

同时,本市扎实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试点工作,朝阳区等3个区建成9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持续加强基层预约转诊,市属医院向基层预约转诊平台投放全量号源,二三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上下转诊量同比分别增长16.4%和133.2%。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本市儿科服务体系也得到进一步健全,紧密型儿科医联体覆盖41家医疗机构,73家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已全部开设儿科门诊,35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占比超过96.7%。

推进医疗机构开展周末手术

今年,本市将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开展“儿科、精神卫生服务年”行动,加强儿科、精神卫生等专科建设,实现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精神(心理)卫生门诊达70%以上,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及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全覆盖。支持康复护理等领域和特需医疗服务拓展,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帮扶提升医疗资源薄弱区服务能力。推进有条件医疗机构开展周末和夜间门诊、周末手术等服务。

此外,本市还将以基层为重点加快推进分级诊疗。今年新建5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区级覆盖率达到50%;进一步畅通基层预约转诊通道,市属医院全量门诊预约号源提前2周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三级公立医院50%门诊预约号源提前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放。

同时,研究制定社区医疗服务基本病种清单,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强化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基础,新建30个“互联网健康乡村门诊”,村卫生室全面一体化管理率达到70%以上。强化家庭病床和上门服务管理,巩固慢性病“长处方”政策,实现有需求“老老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

在“一老一小”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方面,去年全市托位总数达6.7万个,普惠托位增至3.1万个。建成母婴友好医院20家,儿童健康友好社区达164家;为百万名儿童开展疾病筛查,确定儿童五类疾病诊断评估机构16家,建立与各区对口转诊关系。转型建设8家安宁疗护中心、11家老年护理中心,实现区级“两个中心”全覆盖。

今年,本市将完善生育友好型社会配套支持政策,推进出台生育补贴等一揽子支持政策。在优化普惠托育政策方面,将针对“小小孩”多元化托育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多样化服务,推进托幼一体化,实现区级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全覆盖。同时,优化妇幼健康服务,推进61家市区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标准化建设,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及儿童友好医院建设,推广早孕关爱服务,开展“加速消除宫颈癌北京行”。

在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能力方面,今年本市将支持发展综合性老年医学特色医院,做好老年人重点病种全流程服务;建设不少于20家社区记忆门诊;完善医养签约合作机制,大力发展居家和社区医养结合;引导支持部分医疗卫生机构转型建设安宁疗护中心、老年护理中心。

70家医院接入互联网服务平台

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廊坊院区正式开诊、雄安宣武医院累计门诊量达20万余人次……徐长顺表示,去年,京津冀卫生健康协同发展实现纵深推进。支持河北建设7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京津冀三地共建115个医联体,三地临床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成立京津冀医养结合联盟,覆盖542家单位。

今年,本市将加强“三医”协同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完善号源管理规则,狠抓电子病历质量提升,电子病历互联互通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范围扩展到200家二级以上医院,覆盖二级以上医院97%的门诊量。同时,加强互联网医院服务质量管理,全市互联网医院服务平台接入医院达到70家。

(责编:孙红丽、杨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