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保护牙齿健康 远离伤牙行为

韩 荣

2025年02月11日08:45 来源:科技日报

牙齿是口腔中的重要“角色”,也是人体最坚硬的部位之一。不过,如果不进行正确保护,再坚固的牙齿也会“受伤”。日前,“看似正常实则伤牙的行为”词条登上热搜,具体行为包括:刷牙前牙刷蘸水导致牙膏稀释、横着刷牙、用力刷牙等。这些行为为什么会伤牙呢?记者咨询了口腔科专家。

山西医科大学口腔医院牙体牙髓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吕海驰告诉记者,刷牙是为了清除牙面和牙间隙的菌斑、软垢与食物残屑,减少口腔细菌等有害物质,防止牙结石形成。牙膏能够增强刷牙时的摩擦力,并减轻口腔异味。牙膏的主要成分是摩擦剂,约占牙膏含量的20%至60%。摩擦剂一般不溶于水,因此常见的牙膏在使用前可以适量蘸水,这不影响清洁效果。不过,一些含有特殊功效的牙膏,如含有脱敏、美白等成分的牙膏,则不建议在刷牙前蘸水。因为蘸水可能会导致这类牙膏的有效成分被稀释,从而降低效果。

同时,吕海驰说,横着刷牙、用力刷牙不仅难以达到保护清洁牙齿的目的,还可能引发牙龈组织萎缩,甚至引起牙体硬组织磨损、颈部楔状缺损等,从而导致牙颈部敏感。

除了以上行为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不利于牙齿健康?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主治医师黄宇告诉记者,有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却会对牙齿造成不小的伤害。比如,频繁摄入甜食和酸性食物、用牙齿咬硬物等。酸性食物、碳酸饮料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表面的牙釉质,长期摄入将导致牙脱矿,进而使牙齿敏感,增加龋齿风险。用牙齿开瓶盖、撕包装袋等行为,则会增加牙齿断裂和牙根损伤风险。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保护牙齿呢?口腔专家提醒,常见的牙齿疾病包括龋齿、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等,保护牙齿要从控制疾病的危险因素入手。

龋齿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口腔的微生物失去平衡,产酸的细菌占据主要地位,使牙齿在长时间酸的作用下被破坏,最终形成龋洞。如果龋齿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将引起牙髓根尖周病,包括牙龈肿胀出血、牙齿咬合痛、牙齿松动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出现牙齿脱落。因此,需重视口腔卫生,可使用牙线、冲牙器等辅助工具,进一步清洁牙间隙的食物残渣,配合巴氏刷牙法将有效抑制细菌。所谓巴氏刷牙法即将牙刷刷毛与牙面呈约45度角,使刷毛进入龈沟、部分铺于龈缘,在原位短距离水平颤动,按顺序刷完牙齿各个面。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每天至少两次。如果发现口腔内已出现龋齿,请务必及时就医。

牙周病是临床中另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牙菌斑生物膜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因此,控制牙菌斑是预防牙周病的关键。具体来说,日常要做到早晚使用含氟牙膏正确刷牙,还要每半年至1年到口腔医疗机构进行洁牙,由专业医生清除牙齿表面及牙龈下的牙菌斑和牙结石。

(责编:孙红丽、杨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