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泼水成冰”变成“泼水成伤”
这个冬天,许多到东北旅游的游客都想体验一把“泼水成冰”的乐趣:手拿一壶热水,在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在冷空气的作用下,水会迅速变成冰晶或冰雾。
资料显示,“泼水成冰”现象主要基于水的物态变化原理。当热水被泼到空气中,会迅速蒸发。在这个过程中,水会从液态变为气态,吸收大量的热。
“然而,‘泼水成冰’在实际操作时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头部、面部、手、脚等烫伤。”中华医学会烧伤外科学分会常务委员、黑龙江省医院烧伤科和创面修复外科主任刘锐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泼水成冰’的热水如果洒到人体上,可导致深二度烫伤,严重时可造成深三度烫伤。”
记者了解到,最近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各大医院烧伤科收治了不少因“泼水成冰”导致“泼水成伤”的游客。
那么,怎样才能让“泼水成冰”更安全?刘锐提出了如下建议。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气温。一般来说,气温需要低于零下30摄氏度,最好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在极端低温条件下,水蒸气能够迅速凝华成冰晶,形成壮观的冰花。即便气温不够低,若有大风相助,也能够迅速带走水中的热量,实现“泼水成冰”。
其次,要避免使用带盖的容器,尽可能减少泼水量,容器内最多装2/3的水。
再次,泼水时,要将手臂伸直,然后用力往上甩。同时,要做好必要的防护措施,戴好帽子、围巾等,最好穿着防水衣物,包括防水手套、防水外套。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环境和时间。最好选在清晨气温低、光线好的时候操作,且要确保周围没有其他人或障碍物。
如果不慎被热水烫伤,我们应该怎么正确处理?
刘锐说,一旦被烫伤,人们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分钟至3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缓解疼痛。如果伤口与衣物粘连,应用剪刀剪开衣物。如果出现水泡,切忌弄破或涂抹牙膏、酱油等,需及时就医。(记者 朱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