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消费和投资联动应成为扩大内需着力点

2023年12月12日08:39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对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延续了中国对经济长期转型的追求,也兼顾了短期增长的均衡,在当前阶段更凸显其必要性、紧迫性。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之路,需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既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亮点,也是有效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12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4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消费、投资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一般情况下,消费和投资容易被独立归置乃至对立起来,而事实上,消费和投资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很多情况下能够相互联动促进,产生“1+1>2”的效果。

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中国多个领域产业发展中都得到了验证。比如,2010年以来互联网电商大发展,带动网上购物需求不断增加,带动物流快递行业的巨大投资;人们对出行需求升级的需求,带动了高铁和航空基础设施的快速投资。而投资会带来新的消费需求:电力的投资扩大,带动了对电视机、空调等电器产品的需求,通信行业4G的投资扩大,带动了智能手机的爆发,5G投资催生了人们对视频内容及语音通信的消费需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二十大报告的基础上,对消费和投资的关系做了进一步阐述。“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延续了中国对经济长期转型的追求,也兼顾了短期增长的均衡,在当前阶段更凸显其必要性、紧迫性。

从长期看,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发展,其中许多领域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占GDP比重较低。与低消费率相对应的是百姓“爱存钱”的特点。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储蓄率平均为25.5%,中国储蓄率为45.4%。截至2022年底,中国住户存款余额为121万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增加14.41万亿元,延续了疫情以来继续增长的态势。

从短期看,今年是中国疫情放开的首年,消费迎来复苏,前三季度社会消费零售额增长6.8%,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为3.8%,其中以住房为代表的大宗消费的预期欠佳,或将加剧未来固定投资增速放缓之势。消费与投资复苏不协调,任其下去对经济发展肯定是不利的。

在着力扩大内需的同时,中国经济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消费对投资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消费虽然是商品流通的终点,但也是一个起点,带动了生产和再投资;消费还有指挥棒的作用,让投资有了更明晰的方向,并带动投资的升级,推动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投资对消费的促进主要体现在:投资会产生新的供给,从而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当然,在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过程中,以及相互促进的最终结果,都是要形成并不断巩固“良性循环”。发展经济、刺激消费不能拔苗助长,不能严重透支未来,要避免过度的消费导致投资的非理性,特别要避免消费和投资两者都受损的不良后果。而当消费不足时,会导致投资热情低迷,使消费和投资两者都陷入低迷;反过来,低迷的投资会导致难以创造新的供给,导致消费选择受到更大限制,而在某些领域的过度投资,对长远的消费升级也是不利的。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在这方面有过一些教训,值得认真汲取。以房地产和新能源车为例:在一些地方和环节,住房消费的非理性繁荣引发了投资的高企,最终引发行业大调整,调整导致的住房消费低迷,又对房地产投资造成不利影响。在一些地方,新能源车产业投资的大扩产埋下了产能过剩的隐忧,而此前新能源车消费的低迷也导致相关产业链投资低迷。

总之,中国经济扩大内需之路,需要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这既是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的亮点,也是有效扩大内需的着力点。

(责编:郝帅、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