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10名患者临床治愈 中国学者基因治疗血友病获新突破

2022年05月25日08:04 来源:科技日报

5月19日,《柳叶刀·血液学》报告了亚洲首个肝脏靶向血友病B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结果:10名血友病患者接受基因治疗平均58周后,他们的凝血因子水平从治疗前的2%以下提升到平均36.93%。该研究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以下简称血研所)与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团队合作完成。

“因为少了一块基因‘图纸’,血友病人体内造不出凝血因子。如果能用载体把‘图纸’送去补上,凝血因子造出来,病人就不会流血不止了。”5月23日,论文通讯作者、血研所副所长张磊对科技日报记者形象地介绍了该基因治疗的基本原理。

原理说起来简单,但人体内错综复杂、防守森严,“图纸”能不能不惊动免疫系统准确抵达?“外来”基因能不能与“土著”环境融为一体启动表达?临床治疗对前述的每一步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新型载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张磊介绍,治疗用载体为我国自主研发的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功能基因也做了高效能的优化。

在基因治疗中,载体好比“货车”,新“货车”可以“精准定位”目的地,“跑偏”几率小。

据介绍,治疗用载体由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肖啸教授团队研发、生产,并拥有知识产权。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肖啸团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AAV衣壳,让AAV具有了肝脏向性高的特点。

“从临床上来讲,这种新型载体能让基因治疗适合更多的患者。”论文第一作者、血研所主任医师薛峰介绍,新载体选用的AAV血清型在人群中预先存在抗体的比例较其他一些野生型AAV低,可以理解为适合用这种载体治疗的患者更多。

为了更进一步提高基因治疗效率,“货车”运送的基因也进行了优化设计。薛峰介绍,向肝细胞中递送的是可以表达高活性的因子IX突变体,这种被称为FIX Padua的高活性突变体,在与野生型FIX含量相同的情况下止血能力更佳。

创新治疗策略能预防过度免疫

基因治疗的“利器”研制好了,在临床治疗中能不能起作用呢?

如果一切顺利,载体将基因递送到细胞核内后,基因将脱离载体成为环状DNA,肝细胞按照DNA中的“密码”生成凝血因子释放到血液中,提高患者体内的因子水平,达到治疗作用。

但现实情况不会像想象地那样顺理成章。张磊解释,在以往的基因治疗临床研究中,部分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凝血因子上升后下降的情况,这是体内免疫系统对呈递病毒衣壳的肝细胞的免疫杀伤作用,导致肝细胞被破坏,疗效下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创新治疗策略,在预防的同时提升了监测敏感度。”张磊解释,预防性使用糖皮质激素提前抑制患者的免疫反应,同时开展单细胞测序免疫监测研究,更敏感监测并适时应对出现的免疫增强反应。

经临床试验注册后,研究团队对10名血友病患者开展了治疗,并进行了平均58周的随访。研究显示,患者的凝血因子水平从治疗前的2%以下提升到平均36.93%。

“在临床上,凝血因子活性大于20%—30%时,患者基本上可以没有任何自发性出血,一般损伤后出血也不会过多,已经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一般不需要接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这种我们也称之为临床治愈。”张磊说。

继2012年首个基于AAV的基因治疗药物在欧洲获批上市以来,单基因缺失造成的遗传性疾病有了治愈的可能,科学家们已对包括血友病在内的多种疾病开启基因治疗临床研究。但在研发的过程中,由于受制于基因工具的自主性、有效性、优化平台等多方面因素,截至目前,血友病的高水平治疗技术仍由部分发达国家的医疗机构掌握。研究结果显示,该研究治疗效果达到国际水平,使我国具备了高水平基因治疗血友病的能力。

(责编:孙红丽、杨迪)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