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片段,看中国医生高度“浓缩”的24小时

【查看原图】

凌晨3点的朝阳医院急诊科,医生袁伟正在查看病人情况/王国菁摄

 

题记:今年8月19日是我国首个医师节。说起医生这一职业,“忙碌”一词便首先浮现在脑海中。今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中调研显示,各级医院的医师每周工作时间都超过40小时,三级医院医师平均每周工作更是达到51小时。

医生们繁忙的一天到底是如何度过的?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三甲医院有何不同?各个科室又各有什么特点?首届中国医师节之际,人民网·人民健康特别采访到6位从业医生,带您了解医者在高度“浓缩”的日常24小时中发生的片段故事。

 

“嘀嘀嘀嘀……”

一排排白炽灯将室内照得通明,30台监护仪的电子屏上,跳动着每位病人的心率、血压与呼吸等各项生命体征,墙上的数字时钟显示“03:00”,可在这24小时工作的急诊科,不分昼夜。

从26岁起,袁伟就在朝阳医院急诊科值班,从一线干到三线,现在他是一名副主任医师。为了方便抢救,一套蓝色短袖工服替换了原来的白大褂,揣在兜里的患者信息单子,被反复翻阅得已经破损。

急诊科抢救室里共有30个床位,可每天接诊的病人数量却是床位的好几倍,过道里常常会加塞7、8张临时床位。穿梭于患者、家属与机器之间,袁伟很少有坐下来休息的时候,“每天走动一万多步不在话下”。

“最忙的时候同时抢救4位病人,就在这急救大厅里铺开来,同时进行。”在急诊科工作12年,袁伟接诊过18岁的甲流患者,从发烧、抢救到去世只有3天;也遇到过三番五次被推进急诊科,最后却康复出院的病人。在普通人的生命中,生离死别是偶然或阶段性的事件,但对袁伟来说,每一天,甚至每一分钟都要面临。

“不交钱不能治疗”、“家属签字才能手术”……这样的场景时而在电视剧里出现,但在袁伟的工作中,许多时候根本来不及考虑费用、家属的问题,“生死时速,肯定是把病人生命放在第一位的,不管怎样都得救。”

 

 

时间接近早上,袁伟开始与白班医生交班,准备下班。作为一名未满1岁孩子的爸爸,病人与家人也是袁伟时刻需要权衡的问题。2017年11月25日,是袁伟妻子临产的日子。正在值班的袁伟接到产房打来的电话:“你快来陪陪她吧,已经痛到哭得不行了!”

可那时正是下午3点,一天之中,急诊科患者家属惟有在下午3点后的这半个小时能前来探视,并向医生了解情况。强忍着心中的焦急,袁伟接待完围在身边的患者家属,才在半个小时后跑向产房去照看妻子。

所幸,妻子陈静顺利诞下了女儿,而她也能理解丈夫的处境,因为陈静自己也是一名急诊科护士,与袁伟同事已有10年。

如今,产后恢复的陈静已重新回到了急诊科,袁伟也在朋友圈晒出了孩子的照片:“即使累得站着都能睡着,还是能让这张照片冲淡一身的疲倦。”

【1】【2】【3】【4】【5】【6】
来源:人民网-人民健康网  2018年08月17日16:07
(责编:李轶群、杨迪)

相关图集

查看更多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