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玉泉医院产科病房,马彦彦主任迎接新生儿的诞生
产科病房里,主任医师马彦彦刚刚做完一台十分危险的分娩手术,母子平安,新生儿顺利降生。
如同影视剧中时常上演的,这种连夜抢救的情况在马彦彦主任的工作中并不少见。几年前的一天晚上,刚刚入睡的她被一阵局促的电话铃声吵醒:“马主任快来,30床病人不行了!”她一边起身打车回医院,一边安慰着护士不要着急,在电话中指导着她。
手术中,产妇出现了罕见的DIC(播散性血管内凝血)大出血,这是一种严重影响孕产妇生命的一种并发症,起病快且发展迅速,且尚没有统一确定的治疗方案。“当时情况特别复杂、危急,真的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几乎连续抢救了70多个小时后,最终救活了病人。危机解除,走出手术室的马彦彦还觉得很精神,但一下楼梯时,却发现腿抖得找不着台阶,手术台上站了3天,就像刚爬完泰山一般。
马彦彦主任正在为待产妇检查/尹莉娜摄
经过前一夜的手术,第二天一早8点,马彦彦主任已经穿着整齐地出现在会议室,主持产科早交班会。这是玉泉产科独有的规矩,十几位医生与护士共同汇报、讨论所有病患的情况,接着便是带领一行医护人员到病房查房。
工作中的马彦彦容光焕发雷厉风行,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令人怎么都想不到,她今年已经63岁,是医院里的延长聘用医生。因为长期弯腰工作在手术台上,她患有较严重的腰椎间盘膨出加椎管狭窄,但是,只要病人有需要,她依旧会随叫随到。
今年,马彦彦逐渐步入退休,但她至今仍能想起自己刚毕业时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报道分配的那一天,她的主任问:“别人都写三个志愿,你怎么只填了妇产科一个啊?”年轻的马彦彦坚定地回答:“因为我喜欢做手术,在大学学习期间唯一想做的就是妇产科大夫。”
如今40年过去了,她可以骄傲地说,当初的妇产科铁杆爱好者已经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产科医生。(记者:尹莉娜 曾璇 设计:张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