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健康·生活

新加坡“邻里大使”深受好评

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斌

2016年12月20日08:16 来源:人民网―生命时报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连自己邻居的长相都记不住。在新加坡,为了促进社区和谐,改善邻里关系,政府组织了很多活动,号召大家都能像关心自己的家人一样关心邻居。 

  据统计,新加坡目前有53%的人即便长时间不见邻居出门,也不会探听对方是否出事;81%的人没有邻居的电话号码;60%的人甚至不知道邻居的名字。为拉近邻里关系,促进社区精神,由新加坡建屋发展局牵头,开展了一系列睦邻项目。其中,2010年推出的“邻里大使”计划,就深得民众好评。据悉,在这项活动中,凡是10~18岁的青少年,都可以向政府提出申请,担任邻里大使,他们到自己所在的社区分发政府印刷的“行为手册”。这些手册的内容包括:经常与邻居寒暄、保持住所内外整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等,让大家都为自己所在的社区贡献一份力量。除了这些政府规定的任务,很多青少年都视“邻里大使”为一项荣誉,他们还会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家人,组织多种邻里间的聚餐活动,增进邻里感情。 

  其实,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在规划社区时,就保留了增强邻里关系的公共空间,称为“邻里中心”,为本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活动空间,还提供教育、文化、生活福利等配套服务。据《生命时报》记者了解,新加坡政府在建设社区时,还有意打破各族群集中居住的模式,迁居到政府规划的组屋区的居民,必须经过抽签,确保每一个组屋社区都有均衡的各族居民,鼓励各族人民互相交往。现在,新加坡的邻里关系有着质的飞跃,很多主妇在收衣服时,都会大声提醒邻居:“我看天气不太好啊,邻居们注意收衣服。”▲

(责编:许心怡、权娟)


相关新闻